本报讯(谢复生 吴正宇 苏良博)走进绿意盎然的光山县上官岗农民新村,映入眼帘的是平整开阔的水泥路,绿树成荫的农民新居,碧水环绕的乡村别墅,畅游在风景如画的西紫湖生态庄园,闻着花香,听着鸟语,恍若世外桃源。这是光山县着力建设新型农民社区带来的可喜成果。

自试验区建设启动以来,光山县以改革、创新、试验为主题,坚持“单项试验、综合示范、全面推广”的工作思路,将城乡一体化发展摆在突出位置,以新型农民社区建设为切入点,统筹规划,破解难题,集中支持,创新推进,全县新型农民社区建设成为试验区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规划高起点。新农村要有新思路、新规划作指导。光山县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提出“1543”城乡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1”即1个县城中心,“5”即县城近郊的5个卫星乡镇,“4”即以县城为中心的312国道、光白路沿线等4条辐射线路;“3”即以县城为中心的全县30分钟交通圈。在社区规划上,坚持因地制宜、讲究适用、突出特色。

建设成规模。农民集中居住,既节省了大量土地,提高了基础设施和公共资源利用效率,又能有效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和农村卫生环境,让更多的村民享受公共财政的阳光。结合光山实际,该县规划新型农民社区136个,总建筑面积38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30亿元,今年新开工的新型农民社区76个。全县农民新型社区当年开工建成率平均在30%以上,建成入住率在80%以上。

模式多样化。在新型农民社区建设中,该县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不搞行政强制命令和大拆大建,根据“城中村、城郊村、园中村、镇中村、偏远村”的不同类型,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户型、一户一宅、微利或无利”的原则,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分期分批启动,出现了不同的建设形式和模式。从新型农民社区建设的组织形式上看,有村民自建、村民联建、村级统建三种形式。

服务多功能。在强力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该县县委、县政府更加注重配套社区基础设施,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实行“三管齐下”:将各类涉农项目资金统筹安排、捆绑使用,集中用于新型社区的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及产业的配套建设,特别是利用好土地整理、空心村整治等项目;充分利用“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财政奖补,引导村民积极筹资筹劳,参与新型社区建设;实施回归工程,吸引回归资金,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多渠道解决新型农民社区建设资金。上官岗、江湾等农民社区都建成了文化大院、休闲广场、农家书屋,与新村社区相配套的学校、卫生室、敬老院、水厂、农家超市等公益设施一应俱全,边远山区的村民同样享受到城里人的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