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常 征)继“五云”、“九拓”后,“信阳红”家族再添新丁。“佛灵山红茶项目的研究成果表明,从鲜叶——分级——萎调——揉捻——解块——发酵——干燥——精制等工序上来看,佛灵山信阳红茶加工工艺精湛,技术操作性强,应用前景广。”日前,省农业厅经济作物推广站研究员郑乃福向记者透露。

12月18日,受省科技厅的委托,市科技局举办了“信阳佛灵山红茶创制技术研究”成果鉴定会,邀请有关专家参会鉴定并形成鉴定意见。该项目运用茶叶生物化学理论,依据红茶初制的基本原理,采取控制茶叶在制品的水分变化,通过萎调促进酶的活化,控制温度、湿度,调制产品香气等技术措施,对春、夏、秋季不同级别的鲜叶采取相应的工艺技术,研制出了风格独特的佛灵山红茶——香气鲜嫩甜香,滋味醇厚甘爽,条索紧结匀齐,色泽棕润多毫,内质汤色红亮,叶底嫩匀红亮。市、区科技部门的负责同志及以郑乃福研究员为主任的专家评审委员会一致认为“佛灵山生态茶叶有限公司等单位完成的该项目标准属省内首创、国内领先。”

据悉,项目单位——佛灵山生态茶叶有限公司,坐拥平桥区东南一隅的佛灵山,其“佛灵山”牌信阳毛尖先后荣获信阳国际茶文化节名优绿茶金奖、中国(郑州)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奖。公司总经理马德记自豪地介绍,去年着手佛灵山红茶研发,今年10月投放市场,2个红茶场年可加工夏秋茶叶鲜叶270万公斤,产红茶60万公斤,产值200多万元,利税7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