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胜

中学教学现大多还是以学生升学为目的来进行的。而随着大学的扩招和职业教育的完善,升学已不是困扰当前中学生的主要问题。大学新生无法适应大学的教学方法已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现代中学教学应重点考虑如何实现中学与大学教学方法的平稳衔接,让学生升入大学能快速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和节奏。现以数学为例浅谈如何实现教学方法的衔接。

一、中学数学教学现有情况

随着教改推进,近年来中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原来属于大学的内容已经被“下放”到中学数学之中,这个变化的真正意图是加强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从考试的角度来看,这一过程实际上是增加了教学的难度,这也说明重视应试教育的中学老师在教授课程上的最终目的与教学改革的目的是“背道而驰”的。现在中学数学教学从某个角度来说完全是为了让学生在各种考试中“考好成绩”,如数学竞赛或者升学考试。平时要么给学生一些逻辑关系十分精巧的题型,要么让学生进行题海战术。这些方法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造成如学生根本不知道数学真正的用途在什么地方,将来用数学干什么等实际问题。所以当前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试教育”对学生的后续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二、大学数学教学特点

大学数学是许多专业的基础课。其内容很多,教师需要根据专业要求进行选择讲解。此时数学的作用就是一种工具,所以老师在讲课时主要详细讲解基本原理和概念,同时结合相关学科中的应用实例进行讲解。大部分大学新生在中学时都是“做题高手”,对这种“只讲”原理推导和不注重解题过程的教学方法有些不适应,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部分文科专业没有开设高等数学课程,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然而数学在现代社会建设中日益重要,所以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中学阶段是关键时期。

三、中学数学教学方法改进的建议

笔者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探讨教学方法的改进:一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二是注重与大学数学教学方法的衔接。具体可以总结成以下几点:

(一)教学中增加数学史和数学应用实例。数学史是人类文明发展史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数学史学生可以了解数学的发展过程和发展趋势。社会生活、生产建设中处处存在数学的“影子”,在课堂上引入这方面的知识和实例,可以使学生充分了解数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大大提高学习兴趣,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良性目的。这部分内容的加入可以增强学生的基本素养,对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观有很大的帮助。

(二)加强数学语言思维方式的培养。数学实际上是一种语言(表达的形式)。通过数学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其描述各种复杂关系的能力。比如加强对基本原理推导的练习,就可以增强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做题的主要功能是验证已知的结论,现在中学数学的应试教育在数学授课方式上大部分忽略了对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加强培养数学语言的思维能力对进一步学习其他应用型工具语言(如计算机的各种编程语言)也有很大帮助,同时也为学生将来从事的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增强数学建模意识。现代社会可以说是基于各种数学模型之上发展起来的。从中学阶段开始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是十分必要的。可以先从基本的、简单的数学模型开始,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慢慢培养这种意识。将来在描述更为复杂的数学模型时就会“得心应手”,学生进入大学后也可以轻松地参加各种建模团队,为适应大学学习起到一个递进作用。

(四)加强计算机应用。近年来PC的普及使大部分中学生充分地接触到计算机。学生在使用PC时大多注重其娱乐性,没有真正地体会到计算机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借助计算机来解决各种数学问题,对中学生的学习是一个有益的补充,同时也可以通过这个应用增加学生使用科学计算软件的能力,培养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的信心。计算机使用技能的提高对文科学生具有更大的意义。所以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必要增加计算机计算方法内容并布置相关的作业。

(作者单位:罗山县楠杆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