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忠诚履职中实现人生价值,诠释了青年民警“从警为什么”的时代课题;他在苦练技能中练就过硬本领,回答了青年民警“在岗干什么”的疑惑;他在奉献为民中赢得群众满意,解答了青年民警“为民做什么”的困惑。

领导说:他年纪虽轻但却十分敬业。同事说:他资历虽浅但却非常好学。老百姓说:这娃子能把事情做到俺们的心坎上。他就是固始县公安局陈淋子派出所一位普普通通的青年民警——曾石。

从警为什么?——在忠诚履职中实现人生价值

今年4月15日,已在派出所连续工作十几天的曾石要回来了!为此,贤惠的妻子早早张罗了一桌好菜,正在上幼儿园的儿子也被提前接了回来,一家人翘首以待期盼着这难得的团聚时刻。但直到晚上7点,一身疲惫的曾石才步履匆匆地赶回来,换一身衣服、扒两口饭菜,亲了亲儿子,在妻儿的泪眼婆娑中,满含歉意地对妻子说,单位有事,要立即返回派出所。此后,又是连续十几天奔忙在岗位上。其实,像这样的事例,像这样的团聚与分离,在曾石身上还发生过很多次:2008年春节前三天,他舍下正在发高烧的刚出生的儿子,毅然踏上了南下“追逃”的火车。今年4月,陈淋子派出所因民警调训等原因,人员更趋紧张,原来就很少回家的曾石便彻底以所为家。

看着曾石整日里奔波忙碌,有人不解,他这样敬业是为什么?是想求私利还是想求功名?其实,所长邹勇心里最清楚。曾石家境优越。他从警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忠诚履职中实现人生价值。

在岗干什么?——在苦练技能中练就过硬本领

2008年11月,同事摊上了一件麻烦事。陈淋子街道两户居民发生纠纷,詹、叶两家“针尖对麦芒”,彼此僵持,各不相让,虽几经调解,但毫无进展。无奈之下,案件最终被移交到曾石手中。曾石日常积攒下的丰厚的群众工作经验这下派上了用场:说群众语言,顺群众思维,循群众逻辑,他首先让对立双方坐到一起,听得下去,听得进去;多方奔走寻共识,苦口婆心话政策,循循善诱讲事理,最终成功促使詹、叶两家尽释前嫌,达成和解。

就这样,别人干不了、干不成的事,曾石办得了、办成了。这其中的奥秘是什么?同事们都知道,这缘于曾石坚持不懈地学习,始终如一刻苦钻研。他以好学不倦的刻苦精神练就一身履职尽责的过硬本领。现在,曾石已经迅速成长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

为民做什么?——在奉献为民中赢得群众满意

去年“十一”前夕,陈淋子镇快活岭村村民老王家里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派出所民警曾石。他是来给老王退赔赃款的。前些日子,老王被人以使用假币还钱手法骗取人民币近100元。案件很小,钱数很少。老王报案之后,就没指望派出所能侦破这么小的案件。没想到,曾石还真上了心,不仅破了案,追了赃,而且还翻山越岭专程退赔来了。握着曾石的手,老王十分感激,连声致谢。

小案连民心,小事关大局。细心的曾石在走访之余,总要顺带着把村民办好的身份证等送过去,边走访,边送证,尽力解除群众往返奔波之苦。3年来,他坚持为群众送证上门近500人次。该镇红花村村民小李去年考上了大学,因家庭贫困,筹集学费成了全家人的一件烦心事。获悉情况后,素昧平生的曾石主动找上门来,留下200元钱,更留下了一位普通民警对人民群众的满腔赤诚。3年来,他主办或参与破获刑事案件210余起,治安案件380余起,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220人,抓获在逃人员18人。

将群众举过头顶的人,群众也将他高高举起。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作为,没有感天动地的表现,但曾石以他真水无香般的品质,石子铺路般的精神赢得了上级组织和群众的充分肯定与广泛赞誉,用“忠诚、为民、拼搏、奉献”的河南公安精神写就了一个普通青年民警的人生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