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度,新县1500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全面出色完成,受到了省住房建设厅的通报表扬,同时也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肯定和赞誉。

坚持政府主导,凝聚工作合力。我们将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和政治任务,摆在首要位置,重点推进。一是加强领导。由县长担任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组建专门办公室,配备设备,抽调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危改工作。二是建立奖惩机制。将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县政府目标管理,与各乡镇签订目标责任书,与评先、评优资格相挂钩,实行同检查、同考核、同评比、同奖惩。三是建立督导机制。县委、县政府抽调有关人员组成4个督察组,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明察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工作督导和技术服务。

坚持规范运作,体现公平公正。在危改对象的确定上,我们做到规范运作,公开透明,严把“四关”。一是严把申报关。严格申请条件,确保标准不变。坚持农户自愿自主的原则,确定申报对象。二是严把公示关。严格按照审批程序,由村、乡、县三级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举报。三是严把审批关。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6个危房鉴定小组,逐户登记、核对、鉴定,认真审核,严格把关,确定危改对象。四是严把验收关。制定了科学严谨的竣工验收实施方案,建立危改工程竣工验收制度,组织县建设、财政、民政、发改、财政等相关部门,对危改工程的设计、面积、质量等进行全面检查验收。

坚持多元投入,拓宽筹资渠道。一是个人筹一点。动员危改农户的亲朋好友、邻里乡亲及本村的成功人士等,在经济、物资、人力等方面给予支持帮助。二是银行贷一点。协调金融信贷部门加大支持力度,针对危改农户开辟“绿色通道”,在贷款方式、额度、期限、利率等方面给予优惠。三是部门帮一点。结合“1+1”扶贫助残济困工程,发动县直部门开展帮扶活动,与危房农户实行一对一联系帮扶,在资金上给予适当援助。

坚持统筹兼顾,推动农村发展。一是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突出特色,科学设计,充分体现豫南传统习惯和民居风格进行危房改造。二是与农村改革发展相结合。结合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对居住偏远、分散、住户少的“空心村”,采取危房农户异地集中建设的方式,置换原有宅基地,实现土地流转。三是与文化旅游发展相结合。我们抓住新县被确定为全省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的机遇,在景区改造建设时,适当增加旅游景区景点、红色旅游公路沿线的危改农户数量,并在资金、项目、政策等方面给予倾斜,使农村危改工程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