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为市政府副秘书长罗荣国(中)、市建委主任程震南(左二)在光山县检查危房改造工作。 |
开展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是国家关注民生,关心农村弱势群众的一项重要惠农政策,也是进一步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十项措施之一。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各级政府都很重视,省委、省政府将2009年我省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列入七大行动之一,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专门听取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情况汇报,并做了周密部署。
截至2009年12月31日,我市已全部完成省下达农村危房改造试点任务,共计完成农村危房改造6940户,超额完成40户,任务完成率达100.6%,完成危房改造资金投入11295万元,达到开工率、竣工率、电子档案建档率“三个100%”的要求。
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组织得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及时成立了工作领导机构,由市建委牵头负责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具体工作。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我市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市建委按照市政府提出的“定好户、用好钱、建好房”的总体要求,进行了周密部署,制定了实施方案。
二、精心筹划,措施严密。为落实市政府常务会议要求,市建委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的通知》,着力抓好2009年度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的落实。一是抓方案的制定。各试点县制定了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有序开展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二是抓农户档案管理系统的建立。做到一户一档,保证纸质档案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并及时录入农户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三是抓农村危房改造试点统计信息工作。建立了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信息定期上报制度,各试点县明确专人负责报送。四是抓试点工作定期通报制度。及时通报各试点县在工作开展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工作进展情况,有效促进了危改工作的顺利完成。
三、现场协调,督察及时。市危改领导小组和市建委的领导先后多次协调试点县开展危房改造工作,市危改办先后七次组织督察组对试点县进行现场督察,对危改工作进展缓慢的个别试点县派出了专人驻地督促,适时帮扶,并在光山县成功召开了全市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现场汇报会,有力推动了危改工作的顺利完成。
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成效显著
一、改善了人居环境,改变了村容村貌,实现了和谐发展。在危房改造工作中,我们把农村危房改造与整村推进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坚持把经济最困难的危房户,急需翻建及重建的五保户、低保户、特困户作为首批危改补助对象,把危改项目资金用在最急需帮扶的弱势群体身上,并将试点工作融入到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中。我们着重抓了三个结合:一是把农村危房改造与移民搬迁结合起来。二是把农村危房改造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三是把农村危房改造与防御自然灾害结合起来。努力做到新建住宅安全实用、修缮住宅整洁美观,农村居住条件明显改观,村容村貌发生明显变化,群众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二、落实了惠农政策,密切了干群关系,赢得了群众支持。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的实施,是党和政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真情行动,是党中央又一重大惠农政策的具体体现。开展危改工作,充分展示了各级领导干部执政为民、服务群众的伟大情怀,大大密切了干群关系,用实际行动体现了党的亲民、爱民之心,人民群众备受鼓舞。
三、切实解决了农村困难群众住房难问题。首批进行试点的5个县都为国家级贫困县,多数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住房简陋、破损,严重威胁着这部分群众的生命安全,中央实施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工程,给广大困难农户提供了改变自己住房条件的机遇。
四、实现了有效拉动农村消费市场的预期。2009年,在开展全市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中,财政资金投入3450万元,农民个人资金投入7190万元,农民资金投入为财政资金投入的2倍多,有效地拉动了农村消费市场,实现了中央提出的“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预期。
2010年,我们力求尽早筹划、尽早协调,力求多个部门协调行动,形成合力,把我市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