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专题组

“土地流转,让小田变大田;金融创新,让死钱变活钱;专业合作社,让农民抱成团;新型农保,让农民养老不差钱;城乡一体化,让村庄变乐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光山县委书记柴明贵如数家珍地谈起该县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情况。

“截至目前,全县已流转土地63万亩,占可耕地面积近四成”。在谈及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时,柴明贵侃侃而谈,“我们按照小平台大服务的思路,建立了农村产权服务中心、21个乡镇农村产权服务工作站和46家村级土地信用合作社。土地流转化零为整,规模开发,提升效益,闲地成了‘香饽饽’。如今已涌现了文殊猪山万亩生态茶园、满堂香万亩生态庄园等一批土地流转典型。江湾村农村土地信用合作社,‘存’进了新活力,‘贷’出了新天地”。

“在农村投资融资体制机制创新上我们可谓是异彩纷呈。”谈到农村投资融资体制创新,柴明贵激动不已,“去年我们成功引进信阳市商业银行在光山设立全市第一家县级支行。县农联社、县农行、县建行等金融机构直接向农民合作社发放贷款;注册成立了寨河杜岗、晏河帅洼等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创办了泼陂河镇黄大塘农民资金担保互助合作社;注册成立了光山县财金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县产业集聚区投融资公司。”

“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在我们这里是风生水起”,柴明贵兴奋地说,“光山县现在经工商部门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291家,涵盖种植、养殖、林业、农机、加工、服务业,拥有社员1.6万余户,带动农户1.5万余户,发展其它合作经济组织100余个,农业经纪人有千余人。同时还涌现出了上官岗、敖洼、杜岗、江湾、双轮、帅洼等一大批农民新村典型,规划建设农民新村170处,建筑面积136万平方米,已入住或即将入住的农民有7600多户。”

光山县又是如何做好智慧这篇大文章,用文化引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呢?柴明贵说:“我们通过召开第一届司马光文化学术研讨会、‘中日韩天台宗学术对话’国际研讨会,开展有奖征文活动、启动《少年司马光》动画片和《智慧之光·溢彩光山》专题片摄制、高端创意策划、学习考察、专家指导等措施,现已完成‘让智慧之光溢彩光山’的理论、舆论、规划等方面的前期准备工作;计划投资1.3亿元的智慧大道、投资2.5亿元的豫南民俗文化智慧园已破土动工,智慧文化博览园建设达成意向协议。”

“合作社里建支部,村庄变社区;‘名誉村长’是正处,农民住上小别墅;卫生室像景点,看病健康上保险;四议两公开,民主管理党领路;‘金桥工程’架金桥,筑巢引凤凤还巢;养老保险进农村,老有所养是党亲;科学发展不动摇,村村寨寨党旗飘”。这段流传在光山老百姓口中的话正见证着该县试验区建设带来的巨大变化。

在采访即将结束时,柴明贵对记者说:“我们将继续思改革、谋发展、围绕‘六大目标、八篇大文章’,唱好农村改革这场大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