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海春

建设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是惠及信阳800万人民的大事、好事、实事。畜牧业作为全市农村经济中的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在新的改革大潮中将大有所为、大有作为。时来天地皆同力,这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畜牧人的重大责任。全市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把畜牧业确定为特色产业,提出到2020年畜牧业产值达到农业产值的60%。围绕建成特色产业示范区的发展目标,要选准改革题目,突出发展重点,集中精力做好“大、强、实、好、优”五篇文章。

以转变增长方式为突破,把特色畜牧产业做大。一要大力调整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抓好沿淮流域固始白鹅开发带、中部信阳麻鸭开发区、潢川樱桃谷鸭开发区、南部山区豫南黑猪及其他地区瘦肉型猪开发区、东南部固始鸡开发区建设。着力培育固始、潢川等畜牧业重点县区,使其成为我市重要的优质畜产品生产基地,带动全市畜牧业快速发展。二要转变养殖方式,推广适度规模养殖、标准化养殖和生态养殖。要打破现有散养模式,实施“退出散养、退出庭院、退出村庄,进入小区、进入规模、进入市场循环”的“三进三出”发展战略,积极探索园区组合式、股份合作式、引资开发式、互助合作式、林牧结合式和养猪、沼气结合式等发展模式,大力实施“抓千区,促万户”工程,积极引导养殖户转变生产方式,由散养逐步向规模养殖转变,规模养殖向小区集中。今后资金要向小区倾斜,项目要向小区投放,重点支持小区和规模养殖场发展。

以龙头企业建设为重点,把特色畜牧产业做强。积极探索“龙头企业+担保公司+银行+养殖场户”四位一体的新模式,推动特色畜牧产业化经营向更高层次迈进。按照“扶优、扶强、做大”的原则,重点扶持华英、三高、豫鸣等一批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促其迅速扩张生产经营规模,尽快成为竞争优势明显、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大力培育息县雨润、向阳牧业等一批高成长型的畜产品加工企业,促其尽快成为竞争优势明显、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注重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对接,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引进和新建一批标准高、规模大、带动强、外向型的加工龙头企业,着力提高畜产品精深加工的综合能力和整体水平。

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前提,把畜牧支撑体系做实。一是加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构建与特色畜牧业生产相适应的育种、扩繁、推广一体化生产供应体系。加大地方畜禽品种保护和开发力度,培育一批有市场前景的畜禽新品种、新品系,推进特色畜禽良种的产业化和地方化。二是建立高效的动物防疫体系,进一步加强乡村防疫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动物疫病监测预警、预防控制、防疫监督和物资保障,形成上下贯通、横向协调、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动物防疫运行机制。三是加强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设立乡级或区域性畜牧服务中心,探索现代基层畜牧技术推广服务模式,加快科技转化效率和速度,提高畜牧科技推广人员素质。

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把特色畜牧产业效益做好。大力推广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积极引导企业加强成本费用控制,努力增收节支、节能降耗,促进循环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特别是加强资金和成本管理,提高生产经营者效益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畜牧业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有序进入市场,促进合作组织健康发展,在合作社运营过程中,充分发挥引路人、服务者的角色,按照“民管、民营、民受益”的原则,提高广大社员办社兴牧的积极性,使畜牧合作社真正成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经济组织,让养殖户通过合作社获得更多的收益。力争到2020年,牧业总产值达到260亿元时,农民来自牧业的收入达到3000元,占总收入的1/3。

以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为出发点,把特色畜产品品牌做优。要在提高产品质量上下工夫,严格落实企业法人是畜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制度,建立健全企业自检和质检监督体系,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在安全的基础上,依靠现代物流,提高畜产品快速配送能力,保持畜产品的新鲜度和品质风味。在提高品牌知名度与品牌美誉度上下大工夫,增强品牌名气与盈利能力。要在品牌营销和包装多样化上下工夫,按照消费者接触点进行品牌宣传,利用广告、促销等全方位的品牌宣传系统,让品牌真正走进消费者的心中,多催生一批像华英、三高一样的知名品牌,让信阳畜产品成为像信阳毛尖一样的信阳名片,享誉中外。

(作者系市畜牧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