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凌云
国无廉则不安,家无廉则不宁。加强新时期廉洁文化建设,是坚守党性宗旨的必然要求,是塑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重要方面,更是一体推进“三不腐”的基础性工程。而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让廉洁文化贴近生活、走进家庭,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家风家教。从《孔子家语》到《颜氏家训》,从《范文正公家训百字铭》到《朱子家训》,“勤俭持家”“善德传承”“尚俭戒奢”“克己奉公”等铸就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核。如浙江金华浦江的郑氏家族,以孝义治家闻名于世,合族共居300余年。其家族修订完善《郑氏规范》168条,主要倡导:一是厚人伦,崇尚孝悌、勤劳俭朴的持家原则;二是美教化,开办书院、注重教育的家风家教;三是讲廉洁,从家庭角度制约为官者“奉公勤政,毋蹈贪黩”,家族先后有100多人入朝为官,无一人因贪腐而获罪,家风传承,政风清明。
注重家风家教,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立下“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的“三不”原则。周恩来同志制定了“十条家规”,告诫进京亲属“完全做一个普通人”。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廉洁文化建设以及家风家教的作用,不断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推动党员干部增强抵腐定力、保持纯洁本色,从思想源头上消除贪腐之念……这些都为涵养优良家风家教树了榜样、明了导向。
家庭是廉洁的“防火墙”,家教是廉洁的“充电宝”,家风是廉洁的“风向标”。让廉洁文化走进家庭,需要多管齐下——首先,要依托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结合地域特点,梳理和提炼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中沉淀的廉洁元素,为培育良好家风提供精神支撑。其次,要立足实践,总结和推广身边优良家风家教经验,挖掘先进典型,通过评选“清廉家庭”、开展主题教育、廉洁文化书画展和演讲比赛等,多形式激发“家庭助廉”因子,让廉洁文化“活”起来、“沉”下去。最后,更需家庭、社会、学校等同向发力,健全协同育人机制。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筑牢反腐倡廉的家庭防线,让每个小家成为清廉文化的“播种机”,让优良家风成为社会文明的“净化器”,便能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让新时代廉洁文化蔚然成风,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朗的美好愿景。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