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蕾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近年来,浉河区围绕乡村人才引不来、留不住、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积极探索“人才小院”建设,着力集聚一批高校资源、产业资源、人才资源在乡村振兴一线,充分发挥“人才小院”聚才、育才、用才及服务人才作用,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统筹谋划聚合力。该区按照“整体规划、试点带动,圈点成线、以线带面”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区域资源、环境、产业等方面优势,创建“人才小院”特色品牌,打造特色样板“人才小院”。区委组织部牵头,区人社局、区科技局、区农业农村局等单位及各乡镇街道密切配合,推动人才、技术、资金要素下沉,扎实开展人才培育、技术指导、人才服务等工作。目前,该区以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立足区位优势,建立了电商、特色产业、生态农业3个特色“人才小院”,集聚各类优势资源,以小院为平台,以人才为抓手,实现人才聚、产业兴、农民富。
建强平台育人才。该区着力打造集科技交流、研学科普、成果转化、文化宣传于一体的服务平台。组织科技特派员、专家人才送科技、送服务下乡,有序开展“头雁”队伍和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并加大技能人才培育力度。同时,充分发挥大学生、农技人才、“乡创客”“土专家”“田秀才”等各类人才的技术优势和示范引领作用,开展技术指导、专家讲堂、人才培训、座谈交流、经验分享、直播带农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其中,十三里桥乡依托“人才小院”,创新开展“乡村人才大讲堂”系列活动,现已开展活动3期,培育乡村人才200余人次,为乡村振兴积蓄了人才力量,注入了新动能。截至目前,该区完成各类技能培训11912人,新增高技能人才5466人。
聚焦需求优服务。该区通过不断提升人才服务的广度、深度和精度,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生态。在“人才小院”建设方面,聚焦发展短板弱项、难点堵点问题,采取自下而上订单式服务,构建村民及产业实际需求“点单”、区委组织部统筹“派单”、相关职能部门“接单”的订单式人才服务机制,统筹多方力量,以需求为导向,提升服务的靶向性和实效性。建立专家智库,涵盖原乡人、新乡人、归乡人3类本土人才及党政类、军队类、文化教育类等八大类在外人才信息。常态化开展人才联系服务、走访慰问等活动,增强各类人才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今年以来,结合不同群体人才需求,全区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才创业就业沙龙活动2场、青年联谊活动2场、人才服务活动100余次,涵盖科技、卫生、茶产业领域专家人才80余人,服务群众近300人。
“下一步,我区将持续发挥‘人才小院’示范带动作用,将各类人才汇聚乡村振兴一线,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该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