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宏 张淑娴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革命英雄的光,总能穿越时空的阻隔,给我们以心灵的震撼、思想的洗礼。每一位革命先烈,都是一座精神的丰碑;每一次对英雄的回望,都是一次信仰的传承!
——题记
信阳农林学院大别山实践小分队“牢记嘱托践使命、行走中原看巨变”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虽已圆满结束,但是大别山血与火的岁月、党领导大别山区军民“二十八年红旗不倒”的革命英雄事迹、大别山区英雄的人民用鲜血和生命锻造的“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一心、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神,已在我们内心深处镌刻下永恒的精神印记。
信阳系革命老区,新县被誉为红军摇篮、将军故乡,素有“红色首府、将军故里”之誉,系“黄麻起义”重要策源地之一及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首府所在地。1926年秋,吴焕先在新县建立了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从此,农民运动风起云涌,如火如荼。从大革命时期农民运动的兴起,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革命的旗帜始终在大别山上高高飘扬。
7月5日,信阳农林学院大别山实践小分队30余名师生到新县、光山等地,开启了“牢记嘱托践使命、行走中原看巨变”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大别山革命老区的足迹,实践小分队师生第一站来到了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烈士陵园,瞻仰了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堂,聆听革命先烈的故事,缅怀革命先烈。在烈士陵园革命英烈广场,全体党员重温了入党誓词,思政课教师现场讲授了“继承和发扬大别山精神”主题思政课,带领大家深入学习领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一心、勇当前锋”大别山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革命烈士吴焕先的侄孙女、新县高级中学教师吴阳春,受邀为大家讲述了吴焕先烈士的英雄事迹。大家在吴焕先烈士雕像前鞠躬,表达哀思。
接着,实践小分队师生来到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参观学习,深入学习鄂豫皖三省中国共产党与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历史及奋斗历程。在大型浮雕“大别山·红旗不倒”前,青年学生代表朗诵诗歌《青春之光》,表达了青年一代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做有理想、有责任担当、能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青年的信心和决心。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南重要讲话的金色标语前,师生共同演唱歌曲《我和我的祖国》,用歌声传递青春力量,表达爱国情怀,凝聚奋斗力量。
7月5日下午,实践小分队师生来到新县田铺大塆创客小镇走访调研。如今的田铺大塆创客小镇,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大家纷纷驻足观看拍照,深入探讨“文旅融合”发展理念指引下传统村落所呈现的古韵新貌,体悟“乡村创客”在乡村振兴实践中独具匠心的发展路径。随后,实践小分队师生前往许世友将军故里,聆听了许世友将军的英雄事迹。
7月6日上午,实践小分队师生来到被誉为“中原将军乡”的新县箭厂河乡。在箭厂河乡列宁小学旧址旁的肖国清烈士铜像前,青年学生代表向在场人员深情讲述了被誉为“永不凋谢的红杜鹃”、大别山“刘胡兰”的肖国清烈士事迹;在箭厂河乡程怀天等300余位革命烈士英勇就义的“红田”惨案遗址纪念碑前,思政课教师向在场人员系统阐释了“青山埋忠骨,‘红田’铸忠魂”的“红田”革命精神内涵;在箭厂河乡四角曹门村,实践小分队师生依次瞻仰了吴焕先故居、鄂豫边中心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旧址。其间,外国语学院党总支书记结合现场实景,系统讲述了吴焕先同志为理想信念投身革命斗争的光辉事迹,以及彭湃、吴焕先焚烧地契,帮扶贫困群众的为民情怀。生动的阐释,激励了全体师生传承先烈舍弃小我、服务大我的崇高品格,厚植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接续奋斗的家国担当。
7月6日下午,实践小分队师生前往光山县司马光油茶园与文殊乡东岳村,实地调研当地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所取得的新成效,深切体会到当地在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进程中取得的显著成效与蓬勃发展态势。
历经两日参观学习、沉浸式体验及走访调研,通过诗歌朗诵、红歌传唱等多场景、多维度、多内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全体人员在共同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大别山足迹的实践中,接受了一堂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感悟时代变迁的“行走的思政课堂”教育。
大家纷纷表示,要通过此次活动,进一步学习弘扬和传承大别山精神,在感受时代巨变中积极践行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的责任担当,在“行走的思政课堂”中感悟思想伟力,传承红色基因,补足大别山精神之“钙”,凝聚奋进力量。
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亦作为来自大别山革命老区新县的高校教师,能够参与本次活动,于我而言更具有特殊意义。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充分利用信阳红色文化资源的优势,持续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方式,紧贴高校育人特点,厚植“大别山精神”内涵之钙,深度推进红色资源与立德树人育人体系的有机融合,着力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精神高地,持续推动“时代新人铸魂工程”落地见效并取得扎实成果。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通过此次活动积极开展思政教育模式改革创新,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引领青年大学生汲取真理力量,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使思政课不断增强吸引力,提升针对性、有效性。把“习近平总书记与大学生在一起”学习活动与“开学第一课”、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思政课实践环节紧密结合,全面推进新时代伟大成就有机融入并生动展现于教育教学、社会实践各环节。创新方式,突出农林特色,善用师生喜闻乐见的鲜活素材提升宣传实效,引导青年师生学而知、学而信、学而行,让广大师生真切感受理解党的创新理论。
通过此次活动,我们不仅要继承和弘扬大别山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更需要让英雄人物成为引人向前、催人奋进的精神坐标,让红色基因融入我们的血脉,融入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继承和弘扬大别山精神,绝不能仅停留于纸面、止步于言语,关键在于大力弘扬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的奋斗品格,以高度的政治自觉积极投身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实践,始终秉持躬身实践、笃行不怠的务实作风,努力成为新时代的奋进者。
通过此次活动,引领全校青年学生深刻领悟大别山精神、感受时代巨变,践行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的责任和担当,在“行走的思政课堂”中感悟思想伟力,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大别山精神蕴含的精神之“钙”,抒发爱党爱国深情、深化人民情感、强化责任担当、凝聚奋进力量;通过此次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自觉践行新时代青年使命,在亲身体悟新时代伟大变革中切实坚定理想信念,深切厚植家国情怀与人民情怀,强化历史责任担当,着力培育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继承弘扬大别山精神,汲取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精神力量,以挺膺担当之姿团结奋进,奋力书写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青春华章。
大别山乃革命之山、战斗之山,亦为英雄之山、光荣之山。每每前往缅怀革命先烈,思想皆受深刻洗礼,心灵常生强烈触动。走进大别山将军县新县,回溯那段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深切体悟革命先辈的豪迈志向与崇高精神,既是对英雄精神的追寻致敬、英雄足迹的探寻铭记,也是对红色基因传承的求索践行,更是对在血与火中熔铸的大别山精神深邃内涵的深刻领悟。
硝烟散尽,英雄永存。当下,当我们享有和平安宁的生活之际,是否还记得那战火纷飞的岁月;当我们置身于国泰民安、生活小康的时代图景中,是否还能忆及革命先烈家破人亡、背井离乡的苦难过往;当我们因工作烦忧、对生活有所不满时,是否仍铭记着先烈无私奉献的崇高革命精神。缅怀先烈不朽遗志,奋进新时代伟大征程,我们唯有赓续革命传统、弘扬大别山精神,秉持淡泊名利之操、恪守勤勉工作之责,坚守初心使命,方得告慰革命先烈英灵,切实肩负起新时代答卷人的历史使命。
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接续奋斗、无私奉献,我们伟大祖国谱写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壮丽史诗。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已昂首迈入新的发展阶段,正朝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阔步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今日之新县,历经时代沧桑仍巍然屹立,既具生态之美,又显红绿交融之韵。进入新时代,这片热土焕发新生机,面貌日新月异,革命老区的红色旗帜愈发鲜艳。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前进方向,确立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新时代新征程更需红色文化的精神滋养!新时代新征程更能彰显红色文化的精神力量!要切实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深挖红色故事、延续红色血脉,补足“红色养分”、汲取“红色动能”,将红色火种代代赓续于青年心田,凝聚奋进磅礴力量,铸就薪火相传、永续闪耀的“红色精神家园”,我们始终笃行不怠。
要让红色火种生生不息,让红色基因绽放新时代华彩,让在血与火中淬炼的大别山精神持续焕发新的时代光芒。
【作者吴宏系信阳农林学院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张淑娴系信阳农林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本文系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新时代背景下大别山红色文化融入地方高校思政课育人模式的实践与创新”(项目编号:2024SJGLX1011)、信阳农林学院2024年校级教学改革项目(重点)“大别山红色文化融入地方高校思政课育人模式的实践与创新”(项目编号:2024XJGSZ02)和河南省教育系统党建创新项目“时代新人培育背景下大别山红色文化在高校立德树人、铸魂育人中的价值体现和实现路径”(项目编号:2023-DJXM-101)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