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理论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高校教师教育课程思政育人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王欢 李怀续

立德树人的成效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高校教师教育课程作为培养未来教师的重要内容,既有培养师范生高尚师德师风、正确教育理念、全面职业素养的作用,又有间接影响培养中小学生质量的责任,其思政育人功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高校教师教育类课程分为基础理论、专业素养、教学技能、教育实践等4类课程,经整理研究分析,相关课程包含了4个层面12类思政育人元素。这些思政育人价值意蕴为教师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重要价值参照,将有效提升课程思政育人实际成效,切实提高师范生人才培养质量。

厚植爱国情怀,弘扬民族精神,强化思想引领

在教育目的的讲述中会讲到我国的教育方针,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教育方针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和民族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让学生明白教育对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重要意义。中外教育史会重点介绍我国教育思想的精华和优秀教育传统,尤其在古典教育思想发展过程中,我国以儒家为代表的教育理念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体系,彰显出鲜明的文化优势,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对比近代中外教育的发展,让学生了解我国教育在历史进程中的成就和不足,激发学生的历史使命感,为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贡献新的更大力量。阐述教育的功能时,通过阐述教育既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推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进步的重要支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强化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引领。

锤炼道德修为,塑造优良作风,培养职业操守

在教师职业道德课程教学中,围绕教师道德情操培育主题,注重引导学生厚植崇高理想信念,推动个人理想与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目标有机融合,切实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实效。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深刻理解爱岗敬业的内涵,激发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奉献精神。同时,强调以身作则,做好榜样,传递正能量。职业态度方面强调教师的职业作风:一方面要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做到廉洁从教、公正公平;另一方面要培养对学生的爱心、耐心和细心,引导他们追求真善美,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学习教师专业发展内容时,强调教师的终身学习理念,结合教育技术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适应当前教育数字化的学习要求,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此外,在教育法律法规课程中,要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明确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提高依法执教的能力,切实依法履行教育教学职责。

端正科学态度,开拓创新精神,养成反思习惯

在系统阐述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过程中,着重强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着力培育学生严谨治学的学术品格,切实保障教育科研成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在系统学习教育统计学知识与方法的过程中,需引导学生秉持科学精神开展数据分析工作,切实做到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对教育数据进行剖析与阐释。同时,在讲述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的演变时,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教育改革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到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动力源泉。讲授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时,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同时强调创新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在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中,结合教学方法与策略的教学,鼓励学生学会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此外,在组织见习交流活动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组织学生开展见习收获与体会分享,指导学生结合微格教学及实习实践体验进行教学反思,系统分析自身教学行为与教学成效,精准识别存在问题并推动改进,有效提升教学实践能力与自我发展效能。

增强责任担当,激发合作意识,提升实践能力

在教育学基础课程学习过程中,强调教育对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认识到作为教育工作者肩负着重要使命。同时,在开展教育实习前,强调实践育人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实习中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以身作则,关爱学生,做到为人师表,增强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让学生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责任。依托小组讨论等载体,立足当前教育发展实际,围绕教育公平主题展开深入研讨,重点探究以教育促进社会公平的实践路径,着力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公平意识。在教师专业发展课程中,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鼓励学生通过专业合作,共同促进专业发展。同时,在教育见习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指导教师的教学过程、班级管理情况等,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经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尤其是班级管理实习中,着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育人水平。

教师教育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既注重师范生专业能力的系统培养,又同步强化其精神成长的引领,是培育“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大先生”的重要举措。深入探究教师教育课程思政育人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有助于切实提升师范生政治敏锐度,深化其对自身教育使命的认知,促使其在未来更有效地引导下一代健康成长、成才,切实担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职责,为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实现民族复兴伟业汇聚磅礴力量。

【作者王欢系邯郸学院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李怀续系邯郸学院太极文化学院讲师;本文系邯郸市政研会2025年立项课题“高校教师教育课程思政育人价值韵涵与实践路径研究”(HDSZKT—2025008);邯郸学院2025年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邯郸学院教师教育课程思政育人价值蕴含及实践路径研究”(zyh2516)成果】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