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马迎春)10月31日,2025“会市合作”暨信阳市茶产业技术需求对接活动举行。省内外茶学专家、茶企代表齐聚一堂,以“科技赋能”为钥,共解产业难题,共绘信阳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作为落实河南省科协与信阳市政府“会市合作”协议的关键举措,本次活动由河南省科协指导、信阳市科协主办,搭建起“专家智囊+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桥梁,为“信阳毛尖”这一金字招牌注入创新动能。
活动中,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原巡视员、河南省农学会会长邹庆鹏,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黄友谊等10余位省内外茶学领域权威专家受邀出席,为信阳茶产业发展注入“最强大脑”。黄友谊以《茶叶加工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思考》为题作报告,结合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成果、14项国家发明专利,围绕“中国茶叶加工现状”“中国茶叶加工的困境”“中国茶叶加工发展路径”三个方面,以鲜活案例与实用方案拆解技术升级路径,为茶企打开发展新思路,赢得现场阵阵掌声。
技术服务协议签约仪式成为活动高潮。信阳市云潭春茶业有限公司与河南省农学会现场签订合作协议,标志着信阳茶企与省级科研力量的合作正式落地,为产业转型升级按下“加速键”。
在座谈交流环节中,茶企代表直奔主题,提出“夏秋茶资源利用率低,如何破解?”“茶叶深加工产品研发缺技术,谁可提供支持?”“智能红茶生产线上生产的茶叶如何科学保存?”等问题。专家们逐一“把脉问诊”,精准给出解决方案:“可通过品种改良延长采茶期,提升夏秋茶品质,借鉴数字化加工经验破解效益难题”“建议联合高校建立研发中心,开发茶食品、茶保健品,延伸产业链条”……切实可行的建议令在场企业家茅塞顿开。
“让科技之花结出经济之果!”市科协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不仅实现技术与需求的精准对接,更明确了建立长效沟通机制的方向。未来,市科协系统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汇聚科技智慧,推动茶产业从种植到加工的全链条升级,让千年茶香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焕发新活力。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