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人大视窗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淮滨县:疏通城市“血脉”


□徐加强

天刚破晓,50岁的环卫工人李爱华已骑着三轮车,开始了在淮滨县城的清扫工作。她的工作轨迹,几乎与这座县城地下的“血脉”——排水管网完全重合。

“以前最怕夏天暴雨,水位一下子涨起来,垃圾堵住排水口,整条路都成了河。”李爱华记忆犹新。变化始于2022年,随着《信阳市城市排水管理条例》的实施,淮滨县开启了一场地下“血脉”的系统性重塑。

政策引领,重塑城市“地下脉络”

城市排水系统作为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直接关系到城市安全和居民生活品质。《信阳市城市排水管理条例》的实施,为淮滨县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和工作指南。淮滨县迅速响应,成立由县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城市管理、住建、自然资源和规划等多部门协同参与的城市排水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构建起“政府主导、部门协同、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我们建立了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排水管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确保《条例》真正落地见效。”淮滨县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面对老旧城区因历史原因形成的管网布局混乱、设施老化等问题,工作小组深入社区调研,广泛听取居民意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分类改造方案。

科学规划,畅通城市“毛细血管”

“过去一下雨,我们这儿就成‘孤岛’。”住在南城北大街的居民张大爷感慨道,“现在好了,雨再大,路面积水也能很快排掉。”

这一变化得益于淮滨县编制的《排水(雨水)防涝专项污水规划(2025—2030)》。该规划紧密结合城市发展实际和排水现状,明确了近期和中长期排水设施建设的目标、任务和空间布局。

近年来,淮滨县累计投入资金5亿元,新建雨水管网28公里、污水管网30公里,改造老旧排水管网15公里。这些数字背后,是城市排水防涝能力的实质性提升。

“我们不仅注重主干管网建设,也更加关注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毛细血管’疏通。”淮滨县城市管理局排水项目负责人表示,“通过对老旧小区实施精细化改造,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居民的积水内涝问题。”

严格监管,守护城市水质安全

在提升排水能力的同时,淮滨县加强对排水户的许可管理,规范各类排水行为。截至目前,已核发排水许可证132份,完成排水户整改80家。

“我们严格审查排水户的排水水质、水量和排放口设置情况。”市生态环境局淮滨分局工作人员介绍,“对不符合条件的责令限期整改,并加强日常监管,严厉打击偷排、乱排行为。”

位于产业集聚区的一家食品企业曾是排水监管的“困难户”。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企业投资200多万元建设了先进的污水处理设施,实现了达标排放。

“严格监管倒逼我们加快转型升级。”企业负责人坦言,“现在企业的环保意识更强了,生产工艺也更加绿色可持续。”

精细维护,保障系统安全运行

排水管网的建设是基础,持续的维护才是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自《条例》实施以来,淮滨县不仅对地下排水管网开展全面排查与更新,还组织专业力量,配备大型机械设备,对栏杆沟、延昌河等河道内的水生杂草、漂浮物和沉积淤泥进行系统性清理。

同时,淮滨县建立健全排水设施巡查、检测和维护责任制,要求运行维护单位定期开展设施检测、维护和清疏,确保排水畅通、安全度汛。

“我们就像是城市的‘管道医生’。”排水维护工人刘师傅形象地比喻,“每天在地下巡检,通过听声音、看水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针对内涝等突发事件,淮滨县制定了完善的应急预案,组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先进抢险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培训。

今年汛期,淮滨县成功应对了6次强降雨过程。“相比往年,城区内涝发生次数明显减少,积水深度和退水时间大幅缩短。”淮滨县应急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

民生改善,共享城市品质提升

《条例》实施带来的变化,居民感受最为真切。“以前下雨天送孩子上学,得背着孩子蹚水,现在再也不用了。”学生家长王女士欣喜地说,“城市变得更加宜居了。”

水环境质量的改善也成为居民津津乐道的话题。通过加强排水行为监管和设施维护,污水直排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城市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持续提升。

“护城河水变清了,晚上散步都能闻到水草的清香。”退休教师陈老先生感慨,“这样的变化实实在在地提升了我们的生活品质。”

良好的城市排水系统不仅改善了居民生活,也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更优环境。近年来,淮滨县城市形象和品质显著提升,招商引资成效日益显现。

迎接挑战,系统治理持续深化

尽管取得显著成效,淮滨县城市排水管理仍面临诸多挑战。部分老旧小区和城中村因管网布局混乱、设施老化严重,改造过程中涉及产权协调、资金筹措等复杂问题,整体进展相对缓慢。

排水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仍显不足。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和人口持续增加,现有资金难以完全满足日益增长的排水设施建设和改造需求。

此外,排水管理信息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现有排水设施信息管理系统在数据采集、分析和应用等方面仍存在短板,尚未实现与相关部门信息系统的有效对接和数据共享。

面对这些问题,淮滨县已制定相应对策:加大老旧小区和城中村改造力度,积极争取上级政策与资金支持;将排水设施建设维护资金纳入年度预算,探索多元化投融资模式;加快推进排水管理信息化建设,着力实现城市排水管理的智能化、科学化。

傍晚时分,夕阳映照在淮滨县城整洁的街道上。李爱华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她的三轮车里不再有往日暴雨后淤泥和积水带来的垃圾。

“现在工作轻松多了,路上干净,心里也舒畅。”李爱华笑着说。这座城市地下的“血脉”正变得越来越畅通,而地上的生活,也随之变得更加美好。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