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勇)今年以来,罗山县以经营主体需求为导向,以智慧化建设为支撑,以廉洁规范为保障,着力打造“小满·e招”服务品牌,切实为企业减负、为项目提速,推动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从“基础能办”向“优质好办”转变,为优化营商环境注入强劲动能。
该县推动“六零服务”“前沿服务”“护航服务”三大举措协同发力,覆盖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六零服务”降本提效,通过交易进场“零门槛”、交易活动“零费用”、交易主体“零跑腿”、交易规则“零差异”、交易监管“零死角”、交易保障“零盲区”,全方位保障企业的交易活动顺利进行。目前,为企业减负超120万元,惠及213家经营主体。“前沿服务”精准对接,建立“项目全周期顾问”机制,对项目的关键环节提供“一对一”指导,已服务15个重点项目,项目前期准备时间平均缩短5个工作日,企业从“多跑腿”变为“零跑腿”,办事便捷度大幅提升;“护航服务”保障权益,引入专业法务团队提供免费咨询与指导,依托“公平竞争审查AI辅助系统”实现公平竞争审查100%覆盖,“AI智能客服”确保咨询“秒级响应”,累计筛查出不公平条款20条,整改率100%。截至目前,全县98%以上公共资源交易项目纳入品牌服务范畴,企业办事满意度较上年提升23个百分点,经营主体对交易环境的信任度、认可度持续增强。
数字技术深度赋能,打造智慧交易“生态圈”。该县依托区块链、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建成“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系统”,实现全程网办、全域协同、数据共享、风险预警、阳光监管五大突破性进展。多领域交易事项可全程在线自助办理;远程异地评标系统连通7省62个交易中心,评标率达100%;对接“信用中国”平台,减少企业材料重复提交率超60%,交易效率与便利度全面提升;标书雷同性分析系统识别围标串标风险并发出预警3次,相关线索已移送主管部门;区块链技术实现全流程数据上链存证,推动监管向“事前预警、事中管控”转变,监管体系更加精准高效。截至目前,全县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投诉量较去年下降35%,公平、公正、公开的交易环境得到经营主体广泛认可。
罗山县对照标准化服务场所建设要求,细化完善管理制度22项,从场地、人员、业务、岗位四大管理维度加强制度体系建设,为交易服务提供规范化、标准化支撑。场地管理方面,建立开标场地网上自助申报系统,明确功能区使用准则,保障场地使用透明高效,夯实安全规范运行基础;人员管理方面,设置专家物理隔离区,配备智能门禁、电子储物柜、信号屏蔽仪,融入廉洁文化建设,保障评审独立性;业务管理上,推行“一网通办”“一次办结”,实现流程程序化、信息自动化、流转时限化、结果公开化;岗位管理上,建立职责清晰、衔接有序、动态优化的岗位运行体系,杜绝管理盲区,确保交易服务规范、透明、高效。目前,公共资源交易的效率与便捷程度已成为区域营商环境的“试金石”。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