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晗
清晨的淮河波光粼粼,信阳港·淮滨中心港区的12个千吨级泊位旁,巨大的桥吊精准抓取集装箱,运输车辆在堆场间有序穿梭。在码头前沿,6台套岸电桩设备格外引人注目。一艘满载货物的千吨级货轮稳稳靠泊后,船员张师傅熟练地将电缆接入岸电桩的专用插座。
“以前船舶靠港后,主要依靠自身的柴油发电机供电,不仅噪声大,还会产生大量废气,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现在有了岸电桩,靠港后接上电就能满足船上的用电需求,既安静又环保,运营成本也降低了不少。”张师傅道出了许多船主的心声。
据了解,港口在建设期便前瞻性布局12台船用电箱,运营后根据实际需求增设6台智能岸电桩,每桩配备4个插座,可同时满足12个泊位船舶用电。2024年累计服务船舶72船次,用电量达2000千瓦时,随着港口业务量攀升,岸电的使用率正大幅提升。
绿色港口的内涵,不仅在于能源的清洁,还在于对周边环境的全方位守护。在码头作业区,一套标准的船舶污染物接收装置格外醒目,包括生活污水接收柜、含油污水接收柜、分类垃圾接收桶及船舶污染物接收标识牌和相关辅助配件等。
“我们建立了‘船—港—城’一体的污染物处理流程,确保每条船产生的污水、垃圾都能得到合规接收和转运,坚决守护好淮河的一河清水。”信阳市淮河港口集团总经理助理尹洪说,这套系统严格遵循国家规范,将绿色港口的承诺落实在每一个操作细节上,实现了污染物从接收到处置的全链条闭环管理。
绿色理念同样延伸至港口腹地。近期,一批400kW双枪直流一体式充电桩在港区物流园批量投入使用,为往来穿梭的新能源货车提供了强劲动力。今年4月,信阳港·淮滨中心港至安钢集团信阳钢铁的新能源车辆公水联运低碳通道正式开通,为企业打造了一条时效快、成本低、绿色环保的运输新路径。
“跑这一趟,成本比原来开柴油车成本降低近35%,而且车有劲、噪声小,污染也减少了,国家还有补贴,对我们来说真是条‘黄金通道’。”新能源货车司机吕俊杰表示。
信阳港·淮滨中心港区作为河南省集散货、件杂货、集装箱泊位于一体的最大综合性单体港口和综合性物流园区,是淮滨临港经济区的核心工程,也是省级重点项目。从岸电连船、净水回收,到充电织网、电车运输,信阳港·淮滨中心港区以“前港、中仓、后园”的科学布局为基底,将绿色发展的理念贯穿于运营的每一个环节。这座设计年通过能力达1080万吨的现代化港口,正以其扎实的绿色实践,生动诠释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为内陆地区“向水图强”、开放崛起奠定了坚实的低碳基础,也为全国内河港口的绿色转型提供了宝贵的“淮滨样本”。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