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童 文/图
入秋以来,一种名为“小杂五”的蔬菜在市内各超市和菜市场热销,这种形似大白菜的小个儿菜深受群众欢迎。
“‘小杂五’是大白菜品种,并非小白菜。”10月18日,在市中心城区东方红大道一家超市,蔬菜区管理人员对记者说,“天气转冷后,各类夏季蔬菜纷纷下市,市民都很喜欢买这种菜。我们超市每天大致能卖出四五百公斤。”
“小杂五”是大白菜,价格并非“萝卜白菜价”。截至记者发稿时,各超市、菜市场乃至路边小摊儿,“小杂五”每公斤零售价格为4元至5元。
“这个价格也不贵,关键是家里人都爱吃。”10月18日,浉河区董家河镇睡仙桥村一处集市上,一位买菜的女士对记者说,“我们这儿都爱做白菜炖豆腐,‘小杂五’做起来比冬季的大白菜味道好。”
记者进一步走访发现,中心城区周边的菜农种植“小杂五”的并不多,倒是不少农户自己的小菜园里种有不少。
平桥区甘岸街道二郎村菜农李俊常年种植400多亩蔬菜,他今年种了5亩“小杂五”。
“由于入秋后连续阴雨天气,我把这些菜都种在了大棚里。”李俊说,“由于种植时间较晚,现在个头还小,还不能大量上市。按照眼下的市场行情,当然好,一亩地能收获4000公斤菜,批发价在每公斤两元以上就能赚不少钱。”
打开抖音搜索“小杂五”,可以看到许多从种植到烹饪这种蔬菜的视频。其中一则视频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制作者直言这种白菜是息县菜农都喜欢种植的一种早熟大白菜。
10月19日,记者来到息县县城农贸市场,几乎每隔20米就有一名菜农守着一辆三轮车叫卖“小杂五”,价格均为每公斤4元。而这些菜农无一例外都来自有“息县县城菜园子”之称的息县龙湖街道尹湾村。
“今年菜价还算好,但种菜比往年辛苦多了。”尹湾村菜农尹准基对记者说,“主要是阴雨天太多,排涝工作量很大。这种白菜在采收期间最怕雨淋,一旦淋到雨就会出现黑点,卖相就会变差,只能一片一片地掰掉。”
虽然辛苦,但尹准基对今年的菜价和收成还算满意。他估算了一下,自己种了8亩菜,每亩保守估计产量为3000公斤,每公斤平均售价3.5元,因此今年的收成就有了保障。
与尹准基同村的段德平种了6亩“小杂五”蔬菜,每天都在忙着收菜和卖菜。
段德平说:“我每天拉一车菜到菜市场卖,每车三四百公斤,能卖600多元。下午接着收菜,这样已经持续一个多月了,预计能一直卖到寒冬天气来临。”
段德平介绍,在尹湾村,几乎每家都种植这个俗称“小杂五”的大白菜。“小杂五”夏季下种、秋季收成,适应性极强,只是不耐霜冻。遇到好天气时,每亩“小杂五”收成能超过一万斤。
再过两天就是霜降节气,露结为霜,天气会越来越冷。陪伴人们3个多月的“小杂五”大白菜也将采收完毕,届时典型的大白菜将端上人们的餐桌。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