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民生温度


(上接第一版)

近年来,为化解高龄、孤寡、空巢老人的“一餐热饭”难题,全市建成409个老年助餐场所和39所美好邻里中心。它们不仅提供了社区餐厅,而且融入了理发室、书画室等空间,甚至拓展出日托、短托等贴心服务,将养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变为“最美零距离”。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衣食住行“小事”,才是市民日常幸福感最直接的来源。 信阳深谙此理。 “十四五”以来,信阳的民生“温度”愈发可感可触。真金白银的投入是最有力的证明:信阳把75%以上财力投向民生,全市义务教育巩固率提升至100%,普惠性幼儿园占比提升至90.3%,高校数量稳居全省地级市和大别山区域前列,高技能人才总量达47万人;医疗网络遍布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95%以上;农村养老“戴畈模式”“汪桥经验”覆盖2082个行政村,信阳成功入选民政部、财政部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试点城市;持续实施“运动信阳”工程,行政村体育健身设施实现全覆盖,城市社区“15分钟体育健身圈”基本建成。 信阳用实打实的行动证明:政府的“大事”,正是由一件件百姓“小事”汇聚而成。办好这些“小事”,收获的是市民脸上满意的笑容,筑牢的是幸福信阳最坚实的根基。

不避“难事”,于攻坚中解民忧

民生工作,既要摘“低垂的果实”,更要敢啃“最硬的骨头”。 面对民生“难事”,信阳不回避、不拖延,以谋求城市长远发展的定力和主动性,迎难而上。

“以前去县里,在盘山土路上得颠簸小半天,如今沿G220线,45分钟就能直达!”来自商城县长竹园乡的个体户刘建军在卖山货时感慨道,这生动道出了当地的交通巨变。

如今,信阳市民出行有多顺畅?

9个县区实现“双高速”,3个县区实现“三高速”,147个乡镇实现“20分钟上高速”……“十四五”以来,信阳市高速公路累计完成投资505亿元,投资完成额和完成比例始终位居全省第一方阵,完成投资是“十三五”期间的9.6倍。这不仅是里程的延伸,更是发展速度的跃升。

攻坚的触角延伸至城市的“毛细血管”。城区内,63条困扰市民多年的“断头路”相继被打通,有效疏通了城市内部的“微循环”,让回家的路更顺畅,让片区发展更具活力。

放眼更宏大的交通格局,信阳的“空中走廊”日益开阔:明港机场可通达多个大中城市;同时,潢川机场的预可行性研究已获批。在铁路方面,南信合高铁、京港高铁的可行性研究通过评审。

又如老旧小区改造提升这项关乎千家万户的“里子”工程,信阳将其作为补齐民生短板、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抓手,精准施策,持续用力。今年,全市还计划改造122个城镇老旧小区,解决3.63万户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这一项项工程,无不是需要跨区域协调、投入巨大、周期漫长的“难事”。但信阳深知,唯有突破这些制约长远发展的瓶颈,才能为实现“两个更好”提供最坚实的支撑。

共享“乐事”,幸福生活有品质

如今在信阳,越来越多的“民生乐事”,让幸福生活更有品质。

这样的品质,体现在医疗社保更加“安心”上。“十四五”以来,信阳医疗资源实现跨越式增长,三级医院新增16家。与此同时,社会保障网越织越密,职工医保门诊实现共济保障,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持续稳定在95%以上,实现“应保尽保”。最直观的成果是,全市人均预期寿命已提升至78.65岁,一道坚实的健康屏障得以筑牢。 这样的品质,体现在基础教育更加“润心”上。“十四五”以来,全市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由78%提高至90%,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5%,全市新建中职学校6所。高考质量持续保持全省领先,空军招飞录取人数连续12年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这一切的背后,是全市教育总投入582.3亿元、同比增长36.2%的有力支撑,彰显了信阳为未来奠基、为希望投资的远见与决心。

这样的品质,体现在就业创业更加“顺心”上。大力推进“雁归来”工程,吸引信阳籍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创办经营主体3.5万个,带动13万人就业。“十四五”期间,全市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2.66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9.6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3.45万人,更多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家庭收入更有保障。

从病有良医、学有优教,到劳有厚得、老有颐养,信阳用扎实的行动将“民生乐事”融入日常,让发展成果真正转化为群众脸上满意的笑容。

幸福是什么?信阳的答案,就写在那条畅通的上班路、那顿暖心的社区餐、那张满意的成绩单里。“十四五”的这份民生答卷,其温度触手可及,其力量直抵人心。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