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三农视野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一种两收 降低成本


豫南机收再生稻“同田连测”现场测产观摩会举行

本报讯(记者 童帅)近日,2025年豫南机收再生稻“同田连测”现场测产观摩会在潢川县双柳树镇付营村家才种植农场举行。经严格实割实测,该农场种植的“隆晶优1212”再生稻在持续阴雨寡照的不利条件下,二茬亩产干谷达262.34公斤,两季合计亩产976.9公斤,基本实现“吨粮田”预期目标。

受近期持续阴雨天气影响,付营村稻田土壤含水量高,部分稻秆倒伏,机械作业难度加大。为确保测产数据真实可靠,现场采用“同田连测”模式精确核算出二茬产量。

“今年极端气候频发,前期干旱叠加7月高温,9月后又遭遇阴雨,光合效率和灌浆结实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河南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信阳综合试验站站长、信阳市农科院副研究员赵海英介绍,尽管面临挑战,通过利用“四早一高”、“一喷多促”、施足促芽肥、早施发苗肥,使用窄履带、宽割带的再生稻专用收割机,二茬喷施生长调节剂、叶面肥等系列技术措施,再生季的产量还是比较理想,基本达到了“吨粮田”的预期效果。今年的极端天气再次验证了再生稻的抗逆抗灾能力。

家才种植农场负责人李家才坦言,连日阴雨曾让他忧心忡忡。“多亏市农科院的技术指导和新型农机支持,二茬产量不仅没减,还超出了预期!”他指着田埂上满载稻谷的收割机说。

赵海英表示,下一步,将聚焦耐极端天气品种选育,优化“良种+良法+农机”配套技术体系,并通过田间课堂、线下培训等方式,将抗灾经验转化为可复制的种植方案。

“再生稻‘一种两收’模式既能提升土地利用率,又能降低农户成本,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潢川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已建成多个再生稻核心示范点,并通过政策扶持、农机补贴等举措,推动全县再生稻种植面积稳步扩大。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