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韩蕾
“李老板,今天怎么样,有没有居民反映什么情况?”“最近还好,没听来买东西的居民反映啥问题。”浉河区湖东街道京深社区居民李艳武经营着一家烟酒副食店,这样的对话经常发生在李艳武和社区工作人员之间,因为这里不仅是一家商店,还是湖东街道的一个“平安e站”,是民情收集的“顺风耳”和风险预警的“千里眼”,以润物无声的守护,为群众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安全感。
“我在这里经营多年,周边居民都很熟悉。大家来买东西的时候都会聊上几句。”李艳武告诉记者,一旦发现居民有啥烦心事或者邻里有些矛盾纠纷,他就会第一时间上报给社区,社区再根据情况上报至浉河公安分局湖东派出所。
像李艳武这样把自家经营的小店升级为“平安e站”的情况,在湖东街道并不少见。
“‘平安e站’的设立让我们对辖区内的矛盾纠纷和治安隐患做到早发现、早处置,对未发生的犯罪线索早掌握、早处理,也让辖区居民积极参与基层治理,真正做到把事情化解在萌芽状态。”湖东派出所民警李烝丞告诉记者,“平安e站”主要设立在辖区企事业单位、商户、24小时门店等人员相对集中的地方,不仅整合了社会资源,构建了街道、社区、网格、站点四级联动机制,更推动警务工作前移和群防群治力量的延伸,形成“线上线下联动、多方信息共享”的治安防控网络,实现矛盾纠纷早化解、安全隐患早预警、突发事件早处置。
“自浉河区出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六项措施》以来,浉河区委政法委不断统筹推动,辖区治安巡防和群防群治得到深化。”浉河区综治中心基层股负责人周明告诉记者,“除了设立‘平安e站’,我们还以社会面治安防控为抓手,将电动车飞线充电、消防通道堵塞等治安隐患排查,反电诈、防火防灾等安全宣传,邻里、家庭矛盾纠纷化解等多元工作纳入治安防控体系,创新‘治安巡防’模式,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
邢百录是湖东街道三里店社区民警,社区的平安始终被他记挂在心。“每个月至少要检查一次消防设施,像加油站那种重点地方,我们还会加大巡防频次。在重要节点,我们还会根据情况加大巡查力度。”
“我们的社区民警很负责。”湖东街道某加油站站长安顺利对记者说,“不仅经常到我们这里来进行日常巡查,还会在走访的时候问问我们有没有啥困难需要帮助。”
不仅如此,湖东街道还组建了由辖区民警、街道干部、社区“两委”成员、网格员、志愿者等多元主体组成的夜巡队,实行“日查+夜巡”双轨制,坚持日查不放松、夜巡不打烊,通过徒步、车巡相结合,对公园广场、商超、市场等重点部位和人员密集场所,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出租房屋、拆迁区域等治安重点地区,做好动态巡控和静态值守。同时,聚焦治安重点区域和安全隐患,动态调整路线,实现“巡查—反馈—处置”闭环。
“我们通过构建多元主体协同体系、治安巡防与‘平安e站’信息联动等模式,实现了对重点区域、重点时段的动态防控,有效排查化解治安隐患,居民普遍反映‘心里更踏实’。”周明表示,浉河区将进一步深化协同联动的基层治理模式,通过密织基层治理网,筑牢平安根基,持续提升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水平与辖区公众安全感。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