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李梅)“自淮河下闸蓄水以来,水域面积大幅增加,为水生生物提供了更广阔的生长空间。此次增殖放流,可直接、有效地补充鱼类种群数量,促进淮河水生生物资源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10月15日,在淮河干流金沙滩边,息县水产推广研究中心主任陈冰在2025年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现场,向参与人员介绍此次活动的意义。
活动现场,4辆鱼苗运输专用车整齐排列,工作人员早早做好准备。在分工协作中,一箱箱装有鲢鱼、鳙鱼、草鱼苗种的容器被有序搬运到放流口。在专家的现场指导下,108万尾经检疫合格的鱼苗通过特制滑道缓缓流入淮河,正式开启自然生长之旅,为平静的淮河水域注入生态活力。
放流完成后,渔政部门立即启动专项执法行动。工作人员加大了对淮河干流的巡查力度,重点打击非法捕捞、使用禁用网具等破坏水域生态的行为,旨在给刚“安家”的放流鱼苗营造安全稳定的生长环境,让它们能在淮河中顺利存活、繁衍。
从补充鱼类种群到改善水质,从现场放流到后续执法保护,这场增殖放流活动环环相扣,既是对淮河水域生态系统的修复与保护,也为推动渔业绿色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增殖放流,一方面可补充、恢复淮河生物资源,另一方面能改善水质和水域生态环境,如放流滤食性的品种,可滤食水中的藻类和浮游生物净化水质。同时,水生生物吸收水中的二氧化碳,间接起到减排的作用。”息县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说。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