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百花园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我读《道德经》


陈清义

学习老子《道德经》可以使人清心寡欲、恬淡虚无;可以教人不争不言、坦然处世;可以帮人修身养性、安度岁月。

践行三不

“三不”指的是不言、不争、不贪。老子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领悟道的人不多言,那些滔滔不绝、夸夸其谈的人,反而是真正无知。“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话说多了总有词穷之时,不如“悠兮其贵言”,守住内心的中正与平和。生活中少说一点为好,留些话让别人说,留些理让别人讲,殊不知倾听比倾诉更受益。

不争。老子教我们学水的德行:“善利万物而不争。”《论语》有言:“君子无所争。”争什么?跟谁争?争一时长短?争一己私利?凡争必求己胜。胜了如何?败了又怎样?

杨绛先生曾译英国诗人兰德的诗作《生与死》:“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熄了,我也准备走了。”这是洒脱、是境界、是修养,更是超然物外的大格局、物我两忘的真智慧。

诚如老子所言:“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不贪。《道德经》中说“知足者富,知足不辱”。老子告诫世人:“祸莫大于不知足”“金玉满堂,莫之能守”。这些话足以唤起人们向善向美向好的内心,抑制向丑向恶向坏的倾向。贪什么?贪财?“多藏必厚亡”——贪恋更多财物,不过是死后坟头尘土更厚些罢了。贪色?“心使气曰强”——耗散体内真精、用尽内心元气,既不合于道,只会早夭。老子要我们永存敬畏之心。敬畏法律,“法网恢恢,疏而不失”;敬畏天地,天赐风雨、地生万物滋养人类,当存感恩之心。

大德容众

老子认为,大德之人气量大、胸怀广,如海纳百川,包容万物。《道德经》言:“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众生皆可爱,万物皆有用。

就人类而言,“善者为师,不善者为资”。对德行高尚者,当尊重他、学习他,以他为师;对品行有缺者,不必厌恶、冷落、抛弃,而应视其为可贵的借鉴对象,以警示他人。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圣人之言,浑然天成。

大德之人必深通“曲则全”的道理。小处说,是委屈自己去包容、宽宥他人;大处看,是暂时的隐忍为了长远的发展。韩信受胯下之辱是典范,若他一怒拔剑刺无赖,自身亦会丧命,何来“韩信将兵,多多益善”的成就?司马迁若不委曲求全、忍辱负重,今人何能得见《史记》?最能忍辱的当数周文王:被商纣王囚禁六年,期间纣王杀其子、烹为肉酱逼他吃下。文王未反抗,也不能反抗,若奋起抗争,便无《易经》传世,更无周朝八百年基业。

唐朝武则天时有位宰相娄师德。其弟要去代州任刺史,行前向他辞行。娄师德问,你打算如何做好刺史?弟答,如果我没有做好,别人唾面我自己擦。娄师德说,这正是我担心的。别人有怒气才唾面,你擦了别人怒气还是未消。“夫唾,不拭自干,当笑而受之。”

大德不仅要容众,更要容人。

乐在其中

老子说:“含德之厚,比于赤子。”道德深厚之人,纯真如孩童,天真无邪、无私心、无贪欲、无妄无求;又快乐如天使,无忧无惧。人生当是快乐的人生,世界当是快乐的世界。孔子曰:“君子有终身之乐,无一时之忧。”学《道德经》本就是充满快乐的过程。

打开《道德经》,你便步入学道、明道、养德、立德的快乐之途。你会明白“柔弱胜刚强”,懂得“大巧若拙”,深信“祸福相依”,警惕“富贵而骄,自取灭亡”。读完《道德经》,你有“如春登台”般如沐春风、极目远眺的喜悦,有超凡脱俗、如释重负的轻松。老子最后告诫世人:“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即认为当下的食物是甘甜的,身上的衣服是美好的,居住的地方是安逸的,所处的环境是快乐的。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