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高晶晶)近日,在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水稻新品种展示示范基地平桥区长台关乡冯楼村水稻田里,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组织相关专家对该基地“缘两优968”“兆优5431”品种进行现场测产验收,两个品种平均亩产近700公斤。
专家组成员先后对示范田水稻长势、熟相等进行目测评价。株行距按对角线取样法固定3个样点,每个样点分别连续计数21穴和 21行,用皮尺分别测量长度,计算出实插株行距。每个样点连续计数20 蔸有效穗数、采集2蔸全部有效穗(单蔸有效穗数与本样点蔸平均有效穗数相近)带回室内进行考种,分别计数每穗总粒数和实粒数,汇总计算出亩实插穴数,穴均有效穗数,穗平总粒数和实粒数,结实率和理论亩产量。
经过测算,该示范田里示范品种“缘两优968”亩产728.86公斤,“兆优5431”亩产671.11公斤,均远超650公斤的目标产量。
亮眼的高产成绩并非偶然。近年来,我市持续优化品种结构,大力推广稻麦(油)轮作高产高效种植模式,集成推广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秧、科学施肥、节水灌溉、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等关键栽培技术,有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在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的加持下,推动大面积单产提升。
此外,“缘两优968”品种自2023年推向市场以来,田间种植表现出矮杆与多穗并存,高产与优质兼备的特征特性;“兆优5431”品种在信阳市大面积推广多年,总体表现优质、高产、多抗,特色优势明显,大米米质优良,稻谷价格远高于一般优质稻品种。在2023年和2024年连续两届获得“信阳好大米”大赛金奖第一名。
“此次测产结果不仅充分验证了‘兆优5431’‘缘两优968’系列品种的优良特性和集成技术的可靠性,更为后续新品种、新技术的规模化推广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苏东表示,“种子被誉为农业的‘芯片’,是保障粮食安全和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核心要素。通过优良品种的推广为国家粮食安全生产作贡献,为广大种植户增产增收贡献‘芯力量’。”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