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昭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纷繁复杂,青少年群体的价值观念塑造环境更为复杂,如何有效引导青年一代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成为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的重大课题。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为思政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滋养源泉。将红色文化深度融入思政课程教学既有助于深化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认识,丰富思政教育内容体系,又能有效破解思政教育中出现的抽象化、概念化倾向,增强课程的亲和力、吸引力,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思想认同。因此,文章立足新时代背景,分析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及可行的策略,旨在提升思政课程教学的针对性、时代感,为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提供参考。
1.新时代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程教学的重要性
在新时代背景下,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承载着革命精神和历史记忆,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红色文化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青年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他们求知欲强、思维活跃,但也容易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红色文化蕴含坚定理想信念、崇高爱国情怀、为民服务宗旨等精神内核,将新时代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让学生学习革命先辈在血与火考验中展现出的忠诚与担当,感受新时代奋斗者在攻坚克难中彰显的创新与奉献,有助于在内心深处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侵蚀。通过学习新时代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学生能清晰感知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深刻认识到国家的繁荣稳定、社会的长治久安来之不易,深刻理解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思政课通过讲述新时代涌现出的英雄模范、时代楷模如何传承红色基因,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肩负的历史责任,勇于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2.新时代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程教学的策略
2.1丰富教学内容,增强红色文化渗透力
要增强红色文化在思政课中的渗透力,教师不仅要讲述重大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事迹,更要着重阐释其背后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精神内涵,如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及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的内在联系。在讲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时,可结合延安时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深入挖掘本地区、本校相关的革命遗址、纪念馆等红色资源,使红色教育更贴近学生生活;精选高质量纪录片、影视作品、红色经典文艺作品,以直观、生动、富有感染力的形式呈现红色文化,让红色文化内容既有历史深度,又有时代鲜活性。教师还可以精心选取具有典型性和思想深度的新时代红色实践案例进行深层剖析,引导学生了解“发生了什么”,思考“为什么能发生”“体现了什么精神”,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理性探讨、在思想碰撞中澄清模糊认识,从而深化对红色文化当代价值的理解和认同。
2.2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思政教学吸引力
增强思政课吸引力,要求教师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具体可引入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学生戴上VR设备“走进”革命旧址、会址,直观感受当年的艰苦卓绝和革命先辈的英勇抉择。教师可以在课前推送精选的红色微视频、历史档案图片等预习资料,课中鼓励学生在学习红色故事或分析红色精神时实时发表观点、参与讨论,教师要即时回应,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增强思政课程吸引力,还需要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教师可围绕某一红色精神布置学生分组探究作业,要求他们不仅要查阅文献资料,还需实地探访相关纪念馆、采访亲历者或研究者,将研究成果以报告、主题展览等方式进行展示,促使学生主动挖掘史料、辨析信息、提炼精神内核,学生在主动参与和亲身实践中完成对红色文化的认知深化与情感认同,有效提升教学吸引力和育人实效。
2.3构建实践平台,强化红色文化育人效果
新时代,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程教学需要将课堂所学延伸到真实情境中,通过亲身实践深化学生对红色文化精神的理解和认同。学校应积极与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历史博物馆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将其挂牌为稳定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学生定期前往这些场所聆听专业讲解、观看主题展览。校内则创建红色书屋、主题文化长廊、学生自办的红色主题作品展览角,在这些学生日常接触的空间融入红色文化元素,推动红色文化教育从书本走向现实。此外,教师还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利用所学,在合作的红色场馆担任志愿讲解员、活动助理,为社区群众、中小学生宣讲红色故事;或者利用假期深入革命老区开展支教、支农、社会调查等活动,让学生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具体行动中真切体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每次实践活动后,学生需要撰写心得、成果展示汇报来记录自己在活动中的所思所感,教师则通过观察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审阅实践报告、反思发言等对学生的认知深化、情感认同和行为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判断红色文化是否内化为其精神追求、外化为责任担当的行动自觉。这一评价是检验思政教学是否有效激发红色基因生命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
3.结语
新时代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程教学,需重新编排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构建实践平台,使学生在历史情境中理解红色基因,在实践行动中感受责任担当,将红色文化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行动自觉。后续可进一步加强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开发,关注青年认知特点变化,持续创新表达方式,从而促进红色文化在代际传承中焕发新生命力,这样既能有效提升思政教学吸引力和育人实效,又能培养更多优秀的红色文化传承者和传播者。
(作者单位:湖北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湖北科技学院2023年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23XY029)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