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共享花园,美了家园润了心


□向炜

推窗见绿,出门入园,邻里执锄共莳花——在我市羊山新区白高庙小区,共享花园的诞生不仅是一块闲置空地的华丽转身,还是一场社区治理智慧的生动实践。这方小小绿洲以四两拨千斤的巧劲,破解了老旧小区公共空间治理的难题,更用一缕绿意串起了浓浓邻里情(详见本报相关报道)。

曾经,居民爱花却无处安放的尴尬,让盆栽成了挤占通道的“甜蜜负担”。社区党组织并未简单禁止,而是创新推出共享花园方案,将个体爱好转化为集体动能。从杂乱角落到共享乐园,从随意摆放的“堵点”到集中管理的“亮点”,展现的是治理思路从管理到服务再到赋能的升华。这种顺势而为、因势利导的治理智慧,正是新时代社区工作的精髓所在。

更难能可贵的是,花园里滋养的不仅是花草,更是社区精神的种子。居民们捧来养了3年的月季,巧手改造废旧瓶罐做花盆,自愿担任“花管家”……这些点滴行动,在日复一日的浇水施肥、交流切磋中,悄然重塑着邻里关系。花园成为居民休闲议事、情感共鸣的公共客厅,让“远亲不如近邻”的温情在钢筋水泥中重新生根发芽。

更重要的是,这里形成了“有人建、有人管、有人护”的良性机制。党员带头、居民参与、“智囊团”献策,构建起可持续的治理闭环。居民在贡献中获得成就感,在参与中增强归属感,真正从社区治理的旁观者变为主人翁。这种共同体意识的觉醒,正是基层治理最宝贵的基石。

这片共享花园虽小,却用一方绿意证明了——真正的治理创新不在于投入多少资源,而在于能否唤醒人心。当每个社区都能基于对居民需求的细腻洞察、对闲置资源的创意激活,以心润心,以绿聚情,我们的城市必将更加宜居温馨,充满生机与温情。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