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从北漂女老板到家乡“带富人”


——记潢川县圣宇服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马登云

□本报记者 时秀敏

昨日,缝纫机嗡嗡作响,在潢川县圣宇服饰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化生产线上,一排排女工正井然有序地忙碌着。她们当中,有曾经的留守妇女,也有困难家庭的母亲。“是马总让我们既能挣钱,又能顾家。”工人们所说的“马总”,就是公司总经理马登云。

从北京大红门市场的打工妹,到返乡创办企业、带动600多名妇女就业的企业家,马登云用10年时间,在家乡潢川铺就了一条温暖的“共富之路”。

撑起“就业伞”,让姐妹留下来

1998年,在北京大红门市场简陋的塑料大棚摊位前,马登云开启了她的创业梦想。她敏锐捕捉商机,凭借韧劲逐步建立起具有一定规模的印制厂和制衣厂,荣获北京市大红门街道办事处授予的“服装行业杰出创新人物”称号,在北京服装商圈崭露头角。

然而,2016年,她作出了一个令许多人不解的决定:放下在北京打拼近20年的事业,带着多年积累的1.2亿元资金,回到家乡潢川。

“不能再让姐妹们外出打工,让孩子失去母亲的陪伴。”怀着这样的初心,她创办圣宇服饰,引进3条智能生产线,打造“明地一族”品牌,发展300多家代理商,为600多名留守和待业妇女提供就业岗位。

2020年,疫情暴发,她迅速转产防护服和口罩,30天不休不停,全力保障防疫物资供应;2021年河南水灾、2022年疫情反复,她多次组织捐赠,送出衣物、棉被、洗护用品等物资数千件。她把企业打造成“应急物资站”,更成为乡亲们心中的“暖心驿站”。

点亮“暖心灯”,让孤寡有所依

“企业做得再大,也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马登云把公益做成了“第二主业”。她不仅是企业家,还是潢川县妇联兼职副主席、“爱心妈妈”志愿者,更是无数困境家庭最信任的“自己人”。 她多次深入贫困乡村,开展敬老爱老活动,为孤寡老人送去生活物资与温暖关怀;关心留守儿童成长,捐赠学习用品、组织陪伴活动,弥补亲情缺失;积极响应“扶贫扶智,助学圆梦”号召,慷慨捐资,助力教育;为年满18周岁的在校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帮助他们展望未来。 每逢寒暑假,她都组织员工志愿者开设“留守儿童课堂”,辅导作业、讲述创业故事,以母亲般的温暖,点亮孩子们心中的明灯。她说:“看到孩子的笑容,一切付出都值得。”

走稳“共富路”,让乡村焕新颜

从一个人创业到一群人就业,从一个企业到一个产业链,马登云用服装缝制出一条“共富之路”。 作为市、县“巧媳妇”工程基地负责人,她深知提升妇女能力的重要性,每年精心组织培训不少于180人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她以“巧媳妇”工程为抓手,推动企业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河南省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河南省民营企业社会责任100强”等荣誉,发展市级代理商300多家,销售网络覆盖全国85%的一二线城市。 她说:“回乡不是终点,而是更好的起点。我们要让潢川的服装,穿在中国人身上、走进中国人心里。”

记者短评

回乡,是她最成功的“创业”

□时秀敏

马登云最可贵之处,不在于她从北京带回了多少资金,而在于她带回了多少发展的希望。 她让我们看到,一位女性的成功,不仅体现在企业规模、个人财富上,更体现在一方乡亲的笑容、一群孩子的未来、一片土地的振兴之中。 作为一名清醒、果敢、有担当的新时代企业家,她清楚自己的追求——不是北京的繁华,而是潢川的炊烟;不是独善其身,而是与大家共同前行。 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何为“女性的闭环创业”:走出去,是为了更好地归来;创造财富,是为了更温暖地回报社会;拼搏自我,是为了更有力地托举他人。 这条路,她不仅走通了,更走宽、走实了。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