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理论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新时代国企纪检工作“政治监督”的内涵与实践


韩楠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国企纪检工作中的“政治监督”是保障国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履行社会责任的关键环节。其内涵围绕国企在国家经济体系中的定位展开,聚焦政治属性与经济功能的协同,明确监督的根本目标与核心范畴,为纪检工作开展提供理论指引与价值遵循。在实践推进中,需坚持政治监督与日常监督相统一、政治与业务相统一、监督评价与结果运用相统一,推动国企纪检工作“政治监督”落地见效。

关键词:政治监督;国企纪检;新时代

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在产业升级、民生保障、经济稳定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随着国企改革深化,其内、外部环境更趋复杂,对内部治理与监督提出更高要求。纪检工作是国企内部监督的核心,其中“政治监督”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既关乎国企健康发展,也与国家战略落地、公共利益维护紧密相关。在此背景下,剖析“政治监督”内涵、梳理实践路径,对提升国企监督效能、强化治理水平意义重大,有助于确保国企在新时代的发展中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一、新时代国企纪检工作“政治监督”的内涵

新时代国企纪检工作的“政治监督”来源于国企兼具政治属性和经济功能这一辩证统一的关系,其指向应确保国有企业在一切经营发展过程中与党中央战略方向保持政治上的高度一致。具体到监督内容,不是简单针对一项工作、一个领域或一个环节,而是涵盖国有企业决策、部署、实施的全过程,包括重大经营事项和发展方向,将政治要求融入国有企业各项工作中。具体到价值定位,不仅是维护国有企业政治生态根脉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可为其提供政治方向与发展方向的正确引导,更好推动国企在谋发展的同时,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保障公共利益不受损害,实现政治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统一,推动国有企业在新时代展现新担当新作为[1]。

二、新时代国企纪检工作“政治监督”的实践

(一)政治监督与日常监督相统一

政治监督与日常监督相统一,应以政治监督引领日常监督方向,将政治要求细化为日常业务检查、流程管控内容,以日常监督数据锁定政治监督靶向,“纪检+业务”双岗联动协同监督,实现监督有方向有重点,确保国企改革不偏向不偏轨[2]。

以京能大同热力有限公司为例,可先将保障民生供暖稳定、坚决落实“双碳”政策的政治要求,转化为日常监督的量化指标,在管网巡检监督时,检查老旧管网改造进度,与地方民生项目推进节奏保持同频。也可接入公司供暖调度系统,每日采集各区域供热量、用户报修派单及用户端能耗水平等日常监督数据,纪检部门每周对数据进行筛查,若发现某片区用户平均能耗水平严重超标,列入政治监督重点关注片区,跟进核查是否存在调度不向民生供暖倾斜、节能措施降级等政治偏差。此外,可建立“纪检+业务”双岗监督机制,纪检和业务部门各派一名监督人员组成监督小组,每月开展两次联合监督检查,业务监督人员负责检查日常监督指标,纪检监督人员对照政治要求,判断日常工作是否贴合国家能源政策与民生保障导向。检查后形成联合报告,既反馈日常履职问题,也标注政治方向偏差风险,实现监督信息同步汇总、整改任务同步部署,确保日常监督不脱离政治引领,政治监督不脱离实践支撑。

政治监督与日常监督统筹推进,可通过强化指标转化、深化数据支撑、完善机制协同,切实提升监督质效,确保国企改革监督工作既把握政治方向又突出实践导向,为国企改革向纵深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二)政治与业务相统一

政治与业务相统一,需以政治要求统领业务,将政治标准嵌入业务规划、执行,确保业务契合国家战略与国企使命。以业务实践承载政治落地,借业务成效检验政治落实,建立融合机制促进二者同频,实现国企多元价值协同。

具体来看,业务规划环节,建立纪检、业务、战略三方联动的规划制定模式,纪检部门提出民生管线优先保障、绿色热源优先推进的政治要求,业务部门根据供暖区域现状和供热设施能力梳理业务需求,战略部门对政策要求和业务需求统筹把关,制定年度供暖生产计划。计划内容要明确老旧管网改造优先安排民生区段、人口集中社区等区域,热源项目技术方案优先选用清洁能源路线,确保计划内容从开始就紧密衔接国家能源政策和民生保障任务。业务执行环节,建立政治要求嵌入岗位操作机制,针对管网设备检修岗位,制定民生区段优先受理流程,接到管网抢修任务后,优先调度人员处置医院、学校、老旧小区管线故障;针对客服热线服务岗位,建立特殊群体服务台账,对独居老人、残障人士、困难家庭等特殊群体的供暖诉求,优先“一对一”处理,确保政治要求在业务执行中层层落实。融合监督环节,建立周复盘、月协调机制,每周纪检和业务部门共同核对业务执行是否贴合政治要求,对出现偏差的领域和环节,现场纠偏。每月组织纪检、业务部门协同会商,对执行中的难点堵点进行会商,推动政治引领和业务推进有机融合。

坚持政治引领与业务发展相统一,可通过强化全链条协同融合与制度机制保障,确保国有企业各项工作始终与战略目标高度契合,切实履行使命担当,实现经济价值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三)监督评价和结果运用相统一

监督评价和结果运用相统一,需构建衔接机制,将评价结论转化为改进依据,明确其与绩效、责任认定、流程优化的关联规则,依托结果反馈优化评价维度,形成闭环,确保监督效能转化为国企发展保障力[3]。

具体来说,可先搭建针对供暖业务的多维度监督评价体系:围绕热源保障、管网运维、客服响应等核心业务,设置民生需求响应时效、绿色供暖推进质量、资金使用合规性等评价维度,由纪检部门联合业务、财务部门定期开展评价,形成涵盖各部门、各岗位的评价结论。再明确评价结果与关键领域的关联规则:将评价结果与绩效考评直接挂钩,评价优秀的部门与个人可获得绩效奖励,评价未达标的则扣减相应绩效;若评价中发现业务流程存在疏漏,直接作为责任认定的依据,明确相关部门的整改责任。同时,将评价中梳理的共性问题,作为流程优化的核心依据,如推动简化报修审批环节。此外,需建立结果反馈与评价优化的闭环机制,定期将评价结果运用情况反馈至评价体系制定部门,如绩效调整、流程整改进度。若发现某一评价维度无法精准反映业务实际,及时优化该维度的评价标准与方式,确保监督评价持续贴合供暖业务需求,形成“评价—运用—反馈—优化”的完整闭环,切实将监督效能转化为公司供暖服务提升与稳健发展的保障力。

监督评价与结果运用有机统一,需建立健全闭环管理机制,切实提升监督效能转化水平,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国企纪检工作“政治监督”的核心,在于以国企政治属性与经济功能的统一为根本,通过全流程覆盖确保发展方向契合国家战略、维护公共利益。实践中,可借政治监督与日常监督的联动夯实监督基础,以政治与业务的深度融合明确履职导向,靠监督评价与结果运用的闭环释放监督价值,以此让纪检工作真正成为国企提升治理效能、实现稳健发展的重要支撑,确保国企在新时代能够更好地履行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张玉涛 新时代国有企业政治监督的内涵要义、实践重点和强化路径[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5,32(02):67—73

[2]段勇 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织牢国企监督“防护网”[J]支部建设,2024,(36):45—47

[3]夏伟 以强有力的政治监督推动国企高质量发展的思考[J]社会与公益,2024,(07):125—128

(作者单位:京能大同热力有限公司)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