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百花园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以师者微光 燃振兴星火


敬爱的抗战先辈:

见信如晤。

夏夜微凉,我坐在潢川老城河畔的玻璃栈桥上,遥望灯光。远处黄国故里的青铜钟在风里低鸣,恍惚间与80多年前光山保卫战的号角声重叠。摩挲着你们斑驳的军功章拓片,忽觉教师这职业有千钧重——先辈啊,今日这封从潢水之滨寄往1937年的信,想向你们汇报:硝烟散作满天星斗,而你们用脊梁熔铸的“坚忍不拔、百折不挠”之魂,正在孩子们稚嫩的诵读声里拔节生长!

你们看——“坚忍不拔”的脊梁,挺立在脱贫攻坚的战场。去年“五一”假期,我带着孩子来到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何家冲,遇见烈士韩明柱的后人韩大姐。她丈夫重病时,村里人劝她申请低保,她却攥着烈士证说:“太爷爷被日寇刺穿胸膛都没跪,我怎能向‘穷’字低头?”她在扶贫干部帮助下承包荒山种猕猴桃,寒冬里裹着棉被守果苗,冻裂的手渗出血珠。我问她为何这么拼,她指着烈士陵园的方向:“当年先辈用命换来的太平,咱得活出个样儿!”

这句话,震得我心头发烫。后来县里成立了“乡土科技社”,用物联网技术帮农户监测大棚温度。韩大姐合作社的“抗战红心猕猴桃”也贴上二维码销往全国。

你们听——“百折不挠”的回响,激荡在科技攻坚的课堂。知道吗?你们当年浴血守护的潢川县城,如今有了“5G+智慧茶园”。但三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光景:农校毕业的小陈老师研发炒茶机,接连炸坏七台电机,家长骂他“糟蹋钱”。深夜我见他蹲在实验室掉泪,桌上的一张纸上写着叶成焕烈士的话:“炮弹可摧我躯,不可摧我志!”

如今,他带领学生设计的节能炒茶机获国家专利,茶农收入翻了三倍。毕业典礼上,孩子们把抗战英烈名录与专利证书并排悬挂,誓言铮铮:“枪林弹雨你们守国门,科技兴农我们闯新路!”

先辈啊,你们用生命写下的“愿后世不闻硝烟”,我们时刻铭记。教室里的智慧黑板、田埂上的直播支架、烈士陵园旁新建的科技馆——都是和平最生动的注脚。上周,我带学生重走官楚印烈士战斗过的山路,无人机掠过青翠茶山,孩子们齐诵课文:“当年先辈以血肉筑长城,今朝我辈以创新筑丰碑……”

这山河焕新颜:弹壳化锄犁,烽烟作云霓。先辈可知?你们当年死守的潢川机场旧址,如今是“航空育种基地”。带学生拾麦穗那日,直升机正掠过青黄交错的田野。孩子们忽然奔向抗战纪念亭,将金黄的麦穗摆成八字:“坚忍不拔、百折不挠”。风过麦芒沙沙响,似在应和80多年前敢死队的冲锋号。

先辈啊,当年战场上的号角声,正化作琅琅书声,飘过每道山梁!夕阳把少年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像极了纪念馆浮雕上那些顶天立地的身影。

此致

敬礼!

潢川县第四小学教师 李秀英

2025年7月18日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