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陈笑闻)9月9日,浉河区启动2025年全国科普月系列活动,将满载知识与趣味的科普大篷车驶入浉河区第五小学,以“核知识科普+趣味科学实验”的创新形式,为孩子们呈现兼具专业性与互动性的科学盛宴,让科学的种子在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在浉河区第五小学报告厅内,一场生动的核知识科普讲座精彩开讲。科普讲师通过动态PPT与趣味短视频,深入浅出地讲解核辐射标志分类及核技术在医疗成像、清洁能源等领域的应用。针对抽象知识理解难题,讲师巧妙联系生活场景:通过对比日常家电与核电站周边的辐射剂量,帮助学生直观建立核辐射安全认知;以通俗化语言阐释核电站工作原理,有效消除公众对核能的认知误区。
互动问答环节气氛热烈,“核辐射对人体有哪些影响”“核能未来发展前景如何”等充满童真的提问接连不断。讲师的耐心解答,帮助孩子们构建起清晰的核科学认知体系。报告厅内,求知若渴的目光与活跃的讨论相映成趣,充分展现了科学探索的魅力。
操场上的科普展区,“翻转的镜像”“拓扑”“天鹅绒触觉”“高斯旋律”等实验装置前人头攒动。在“翻转的镜像”展台,孩子们通过装置观察镜像变化,工作人员同步解析光的反射原理,使抽象光学知识可视化;“拓扑”实验区,参与者在形状变换操作中领悟拓扑学“连续形变”的本质;“天鹅绒触觉”体验处,孩子们通过触感对比探究感知机制;“高斯旋律”装置前,拨动金属杆聆听声频变化的过程,让声波振动原理变得直观可感……现场此起彼伏的惊叹与欢笑中,科学的魅力通过沉浸式体验深植童心。“原来科学不是课本里的枯燥公式,而是能亲手触摸的奇妙世界!”五年级学生李彦林的感言道出了活动的真谛。
浉河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以体验式学习为纽带,成功实现科学知识的具象化传播,有效点燃青少年的科学热情。以后将持续围绕全国科普月主题,联动多部门开展科普讲座、互动体验、科学表演等多元活动,着力营造“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全面提升全民科学素养。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