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齐奇)近年来,市公安局以法治公安建设为目标,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能导向,积极探索“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全力提升队伍整体素质,不断健全完善公安执法监督管理机制,执法规范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为依法履行职责、维护辖区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聚焦教育培训,提高执法素养。市公安局实施“青蓝工程”,加强法治专家教官队伍建设,将全市业务骨干纳入其中,带教师傅与青年法制民警结对。此外,市公安局持续加强公职律师企业服务队建设,为辖区企业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对辖区企业开展法治宣讲活动,帮助企业了解和防范内部治安风险、预防电信网络诈骗、非法集资、职务侵占、合同诈骗等与企业密切相关的经济犯罪,为企业安全构筑坚实的“防护盾”。
市公安局制定12类经常办理的案件和相关交通违法犯罪证据规格,制作“教科书式”执法音、视频,精准指导一线民警执法办案,最大限度防控执法风险。截至目前,法制民警随警行动160余次,为办案单位提供服务2.8万余次。
此外,市公安局还依托以案释法、检警同堂培训等形式,开展安全规范执法、专业警种能力提升等实战培训,持续提升民警执法素养。
今年以来,市公安局共举办2期法治大讲堂、4次比武考试,培训民警2300余人次。
聚焦突出问题,加强执法监督。市公安局不断强化机制引领,深入推进执法监督管理机制改革,全力构建系统严密、运行高效的执法监督管理体系,确保从源头筑牢执法安全“第一道防线”。
市公安局建成214个接报案场所,加强法制员队伍建设,由1名法制员带领2名辅警,每日对接报案、办案、案件管理、物证等场所运行情况开展全覆盖监督巡查,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督促整改,实现了受案立案零超期;推动公、检、法、财政等部门协同作战,高标准建成涉案财物管理中心,实现刑事诉讼涉案财物“一体化管理、换押式移交、规范化处置”的工作目标。
“通过常态化监督,民警切实将规范化执法的理念深植于心,形成行为自觉,在保证了案件公正办理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民警的执法能力。”市公安局浉河分局刑警大队副大队长罗家辉说。
聚焦科技赋能,保障执法规范。市公安局不断加强执法智能化建设,先后建成执法音、视频管理系统、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智能定位系统,实现对执法办案全流程、可回溯管理。
市公安局建成“1+10”研判平台,科学设置137个预警点位,智能分析、预警高发区域、案件和环节,全力服务执法实战,推动问题清零,实现了执法突出问题智能分析“一张网”;建成视频智能巡查网络,对全市530余个接报案、办案、案件管理、涉案财物管理等场所进行实时、回溯式全覆盖管理,全力保障执法规范和办案安全。
同时,市公安局结合社区警务工作,组建“法治宣传队”,深入茶园、田间地头、农户家中、景区景点等地,创新方式开展法治宣传。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