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迎春
“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整个地球!”古希腊智者阿基米德的豪言穿越千年时空,于8月9日在市科技馆科普报告厅内激起阵阵回响。一场以“投石机”为主题的“科学手工坊”活动,将抽象的科学原理转化为孩子们手中可操作的木片与绳索——杠杆原理的奥秘,正被一群小小参与者亲手探索。 活动伊始,科普辅导员并未急于分发材料,而是从阿基米德的故事切入,以“支点撬地球”这一经典设问为引,将杠杆原理中的力臂、支点等抽象概念拆解为可感知的知识点。孩子们全神贯注,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
当橡木片、橡皮筋等材料分发到孩子们手中时,科普报告厅瞬间变成了热火朝天的“古代军械工坊”。“小工程师”们屏息凝神,对照图纸组装支架、调试发射臂、校准投射角度。每一次木槌的轻敲,每一次橡皮筋的缠绕,都在无声地探索:如何让小小的投石机精准地投射出“炮弹”?答案就藏在杠杆臂长短与弹力绳松紧的微妙平衡之中。
“看我的‘炮弹’发射啦!”一声欢呼响起,一枚象征性的“石弹”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10岁的李思睿兴奋地指着自己反复调试的作品:“我发现了!支点往前挪一点,发射臂就能甩得更高更远!”这声稚气的总结,正是杠杆原理最生动的诠释。孩子们在模拟“攻城”的实践体验中,亲身验证了科学定律的普遍力量:杠杆放大的不仅是物理世界的动能,更是思维探索的无限空间。
这场妙趣横生的手工实践活动,是市科技馆暑假期间“科学手工坊”系列公益活动的精彩一幕。
“以‘投石机’这样凝聚古人智慧的载体为媒介,正是要将深奥的科学原理转化为孩子们可感可知的实践乐趣。”市科技馆展教部部长崔勇波表示,“动手即动脑,每一次对投石机臂杆的调试,都是对杠杆原理的深入理解,更是对科学探索精神的生动传承。”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