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向宣垣 林文臣)近年来,光山县罗陈乡青山村坚持以“党建强基、治理增效、民生为本”为核心理念,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将党组织的引领力、群众的内生动力、外部的助推力有机融合,探索出一条高效能治理的“青山路径”,使村庄发展更有温度、振兴步伐更加坚实。
心系群众冷暖,筑牢治理根基。 该村村“两委”始终将群众冷暖放在首位。针对173名留守老人的生活需求,村干部作出“手机24小时开机,有事随时联系”的承诺,并切实付诸行动。凌晨护送急病老人就医、为特困供养老人洗衣送饭等暖心事迹不断涌现。在村“两委”的示范带动下,16名妇女自发组建志愿服务队,积极参与照顾老人、调解邻里纠纷、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等工作。全村实现了“零上访”,村头巷尾的欢声笑语成为党群干群关系融洽和谐的有力见证。
聚焦民生实事,夯实发展基础。 该村村“两委”深知发展是硬道理,积极争取各类资金80多万元,落地实施民生项目9个。3.8公里水泥路的修通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题,3口大塘的修缮有效保障了农田灌溉,130盏路灯的安装照亮了村民回家的路。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建设成果,让乡亲们真切感受到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是值得信赖、能够依靠的坚强力量。
汇聚干群合力,共建美好家园。 2024年春节,在外创业成功的乡贤发起村部改建倡议,村民积极响应,短短一个月内便筹集资金26万元。新建成的村部不仅显著改善了办公条件,更成为干群同心、共建美好家园的精神象征。
激发内生动力,共享振兴成果。 该村村干部以心换心的付出,有效激发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种粮大户主动承包村道除草养护工作,千亩荒坡流转后焕发生机,新建的蔬菜大棚为增收带来新希望,村集体经济实现零的突破。村民从“旁观者”转变为“主人翁”,环境提升从干部催着干转向群众比着干,村庄面貌正由干净整洁向生态宜居稳步迈进。
青山村的生动实践表明,强化党建引领是推动乡村发展的核心引擎,干部“先干一步”才能有效激发群众“共同奔赴”的热情。党群同心所向之处,正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希望所在。未来,青山村将继续深化党建引领,凝聚干群合力,奋力绘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