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亩产714.55公斤!我市再生稻头茬开镰


市农科院推广新型专用收割机助力丰收

本报讯(记者 高晶晶)8月4日,市农科院联合国家统计局信阳调查队、市农业农村局等单位,对潢川县家才种植农场再生稻头季产量进行现场机收测产。经实测,该农场再生稻头季亩产达714.55公斤。

在潢川县双柳树镇付营村,连片稻田稻穗金黄,丰收在望。收割机在田间有序作业,确保成熟稻谷颗粒归仓。

“由我院研发集成的‘豫南再生稻丰产高效栽培技术’,开创了豫南水稻‘一种两收’的新模式。”市农科院水稻试验站站长赵海英介绍,前期推广中应用了物理防治与生物防治病虫害、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节水灌溉、绿色防控等先进技术。此次收割推荐使用的新型再生稻专用收割机,较传统机型可减少稻苗碾压约20%,有助于提升再生季产量。

据了解,潢川县今年再生稻种植面积达11万亩,自8月3日起已陆续进入头茬收割期。

“这块地是3月10日播种的,经市农科院专家现场察看,现已达到收割标准。”种植户李家才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我种植再生稻已有8年,此次测产结果理想。新型专用收割机履带较窄,对稻苗损伤小,有利于第二茬水稻生长。”

国家统计局信阳调查队副队长熊剑锋带领队员全程参与,见证了测产过程。他表示,调查队将以此次实收实测数据为样本,客观反映我市再生稻生产情况,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我市再生稻种植面积从7万亩发展到103万亩,实现‘一季双收’,得益于农业部门的大力推广和农业科技的坚实支撑。”市农科院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市农科院将深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持续加强再生稻种植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应用,加大示范推广力度,着力提升再生稻单产和总产水平,力争‘以秋补夏’,为我市粮食增产和扛稳粮食安全责任贡献农科力量。”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