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集体林变成百姓的“活资产”


——全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场推进会侧记

□本报记者 高晶晶

“我们将按照会议安排,聚焦稳确权、扩流转、强产业、活金融、促增收等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重要任务,全力推进试点工作,总结改革经验。”7月30日,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吴国庆表示。

我市集体林地面积687万亩,占林地总面积的91%,承担了4项国家及省级集体林改试点工作。7月29日至30日,全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场推进会在我市成功举行。

在我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档案馆,与会人员详细了解浉河区林权登记工作开展情况。浉河区成立了林权流转管理服务中心,规范林权登记、流转,创新林权评估与抵押贷款模式,实行以“明晰产权、放活经营、减轻税费、规范流转”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现了“应分尽分、程序完善、确权到户”,让林权成为带动发展的“活资产”。

发展林业产业是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的有效路径。

郝家冲村森林康养基地依托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融合了森林、茶园、古山寨等自然人文资源,植入山体户外运动、游乐、养生等特色设施,打造出集旅游观光、森林康养、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2023年7月,基地成功入选省级森林康养基地名单,成为独具信阳特色的“网红打卡地”。

目前,全市已通过森林康养产业建成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8家、省级11家、市级14家。

在文新茶村,依托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红利,公司先后流转茶园2000余亩,通过林权抵押贷款融资1000万元,发展成为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茶文化体验、新中式茶饮、信阳菜品鉴、休闲观光、研学培训等于一体的4A级旅游景区,成为“茶园变公园、茶区变景区”的转型样板。

以“红色引领、绿色产业”为抓手,通过村企党支部结对共建,公司带动周边6个行政村5000余户农户受益,人均增收4000元,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鲜活例证。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我市积极创建区域公用品牌,支持企业开展绿色食品、生态标志产品认证,推动构建以区域公用品牌为主导,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相结合的林业品牌体系。

油茶产业已初步形成了“信阳山茶油”区域公用品牌和29个茶油品牌,其中“骆福记油茶籽油”在世界食用油国际比赛中荣获金奖,联兴山茶油被纳入首批“豫农优品”商标及标识使用人名录。

此外,大别山苍术、大别山牛至、商天麻、商茯苓、商桔梗业内闻名;潢川金桂、潢川丹桂、光州银玉先后完成国际登录,桂花品牌享誉全国。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先试、探索创新,为改革积累经验、破局探路,让更多林业资源变优质资产,守住绿水青山,收获金山银山。”吴国庆说。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