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三农视野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豫南水稻战高温 科学助农保粮丰


□本报记者 高晶晶

7月29日至30日,河南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信阳试验站站长、信阳市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赵海英一行前往光山县、潢川县、商城县、固始县等水稻主产县,调查高温干旱对再生稻头季结实率、中晚稻发育进程的影响,并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

调查发现,因今年高温天气到来早、持续时间长,再生稻的头季生育期较往年缩短一周以上。3月上旬较早播种、移栽的田块,头季稻已于6月下旬前完成扬花授粉的,避开了7月上旬以来的高温天气,结实率与往年持平,可达80%以上,且陆续进入收割期,为再生稻丰产打下了较好基础。3月中旬较迟播种、7月上中旬抽穗扬花的田块,头季稻结实率受到一定的影响。

服务团队指出,要继续做好头季稻后期的田间管理工作,足量施好促芽肥,90%成熟即可收割。收割前一周要及时晒(硬)田,以减少机收对稻桩的碾压。机械收割的尽量高留茬,留桩高度可提至45cm至55cm。对再生芽已萌发并现青的,收割时要灵活确定留桩高度,避免对再生芽造成损害。

4月上中旬播种的一季中稻正处于破口抽穗期,是需水的关键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的麦茬晚稻正处于幼穗分化2期至4期,正值花粉母细胞形成及减数分裂期,是对高温比较敏感时期,也是提高水稻结实率的关键阶段,有条件的地区应灌尽灌。对于水源条件较差的田块,需在幼穗分化6期及抽穗扬花这两个关键时段如遇35℃高温,要创造条件灌水降温,以减轻高温对结实、授粉的不利影响。

应对当前高温干旱,团队建议广大农户采取以下管理措施:一是以水调温。对于麦茬晚稻,有条件者可定期灌“跑马水”以增加田间湿度调节温度;对于孕穗至抽穗扬花期的中稻,有条件的田块可采用“昼灌夜排”方式降低冠层和叶片温度;二是合理施肥。对于孕穗至抽穗扬花期的中稻,每亩可增施3公斤至4公斤尿素作为穗肥,促进颖花分化,避免叶片因高温强光热害而“早衰”,同时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0.1%硼肥混合液,增强花粉活力和抗热能力,也可添加芸苔素内酯和氨基酸等,提高稻株对逆境的抗性;三是防治病虫害。根据农业部门发布的病虫测报,重点防治纹枯病、稻飞虱、螟虫、稻纵卷叶螟、穗颈瘟等,结合田间实际开展“一喷多促”,施药应避开高温时段,最好在傍晚喷施,并适当加大用水量。

下一步,市农科院水稻团队将密切关注天气情况,持续密切监测水稻生长动态,为种植户提供“零距离”技术指导服务,为秋粮丰产提供科技支撑。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