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晗
昨日,信阳港·淮滨中心港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作业景象——带钢、家具等货物借助智能吊装系统实现精准装卸,16艘千吨级货轮有序停靠,工作人员紧密协作,保障港口高效运转。伴随河南省《临港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年)》的正式发布,这条贯通中原的“黄金水道”正为内陆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让豫货出海驶入快车道。
“这边正在作业的是带钢装船,这一批带钢大概3万吨,预计30船左右。以前,货物要从信阳钢厂陆运到武汉港,再通过水路运输到江苏溧阳港;现在,直接从信阳钢厂陆运到信阳港·淮滨中心港,大大缩短了陆运距离,为企业减少了物流成本。”信阳市淮河港口集团调度室主任任方志紧盯监控屏幕,语气中满是自豪。
信阳港·淮滨中心港的高效运转,也让当地企业受益。淮滨一家家具生产企业负责人王和难掩兴奋地说:“以前,我们的家具走公路运输到沿海港口,不仅路上花费时间长,运输过程中的损耗也大;现在,从信阳港·淮滨中心港出发,十来天就能到,成本降下来了,货损率也跟着降低。上个月,我们刚接了一笔来自东南亚的大订单,客户就是看中了咱们港口的运输时效。”如今,淮滨生产的沙发、躺椅等家具产品都能在家门口登船,仅需12天就能直抵广西沿海港口,进而销往东南亚、欧美等国际市场。
作为河南省最大的综合性单体港口,截至6月初,信阳港·淮滨中心港年度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249万余吨,同比增长235.69%。信阳港·淮滨中心港的发展,还带动周边产业的崛起。在沿淮8公里的造船产业集聚区,焊花四溅,机器轰鸣。这里年产500艘货船,有“十船三淮滨”之说。
“港口货运量的增长直接带动造船订单量的增加,我们企业去年交付的36艘船中,超七成服务信阳港·淮滨中心港航线,‘以港带产、以产促港’的循环能力越来越强。”淮滨县祥云船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赵磊说。
根据规划,河南省将加快推进信阳港·淮滨中心港扩容提质工程,2026年临港铁路贯通后,西北货物可直抵港口。到2035年,临港产业规模将突破2万亿元,培育15个千亿级集群,构建“三核五带”产业体系,并打造“豫非贸易黄金通道”,对接中欧班列,开辟非洲直航。
“信阳港·淮滨中心港将建设成为集保税物流、口岸通关、多式联运于一体的枢纽港。随着海关监管场所落地,这里将成为河南对接长三角的‘水上门户’,进一步提升区域对外开放水平。”信阳市港务中心负责人信心满满地说。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