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
当投资者考察某地营商环境时,最先关注的指标是什么?答案绝非仅仅是文件里的各项优惠政策,而是看重一个地方的“信用”环境。“信用”不仅是企业最重要的投资决策依据,更是衡量营商环境的第一标签。
信用,是市场公平竞争的基石。“诚招天下客,誉从信中来”。一个充斥失信行为的市场,难以吸引投资者,更遑论良好营商环境。在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进程中,失信行为将导致举步维艰。昔日温州因假冒伪劣失信而痛失市场,后通过“信用温州”建设重塑形象、重获发展,生动诠释了诚信是市场通行的“金钥匙”。市场交易以诚信为本,契约精神需时刻坚守。一旦言而无信,契约形同虚设,公平竞争便成空中楼阁。
政府公信力,则是降低制度成本的关键变量。政府若能言出必行、行之必果,可极大降低企业运营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反之,若政策朝令夕改、“新官不理旧账”,则无形中推高交易成本。古时商鞅“徙木立信”,为秦国变法奠定信任基础;现实中某些地方招商承诺“打白条”,令投资者望而却步。政府信用一旦崩塌,再优厚的条件也难抵企业心中那笔“风险账”。
社会“信用”环境,更是企业生存的深层土壤。“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信用绝非可有可无的虚名,而是营商环境最根本的“基础设施”——是看不见的基石,是可量化的文明。唯有全社会珍视这份无形契约,持续维护这一核心标签,我们才能构建一个既具效率又有温度的理想营商生态。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