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勇
盛夏骄阳下,平桥区上淮农垦中药材基地里,村民李德斌正在劳作除草。汗水浸透衣襟,他却始终专注作业。“我在这里务工七八年,企业从未拖欠工钱。企业守信用,我们出力干活也要讲良心。”朴实的话语折射出“信用信阳”建设的生动实践。
信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是营商环境优劣的“试金石”。近年来,我市以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为抓手,持续深化“信用信阳”品牌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3年8月,我市成功入选第四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为打造全国样板,2024年,市委、市政府启动示范区提升行动,高起点编制实施方案,对标先进地区经验,联合国家专业机构制定标准体系。该方案作为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在全国率先印发实施,为信用体系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在夯实信用建设高质量发展“三大基础”方面,我市着力构建制度体系,健全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信用承诺、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等机制;拓展信用平台功能,开发“双公示”迟报数据自动拦截模块,新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目录,建立涉企信息常态化推送机制;开展信用主题宣传活动,通过“红黑榜”发布、诚信评选等形式,弘扬诚信文化,强化“信用信阳”宣传阵地建设。
聚焦六大重点工程,我市创新推出系列举措:实施政务诚信示范工程,将信用记录纳入机关事业单位考核体系,强化政府清欠工作;推进信用监管提升工程,建立信用承诺闭环管理体系;实施融资信用服务工程,规范融资信息共享,创新“信易贷”服务模式;打造信用惠民工程,开发“信易游”“信易医”等30余个应用场景,其中“信用+农产品追溯”案例获全国优秀案例;建设乡村信用体系,完善“信阳毛尖”等特色农产品监管机制;深化区域信用合作,与苏州及大别山革命老区建立信用共建机制,推广“信易+”产品应用。
数据显示,我市城市信用监测排名稳居全国261个地级市前列,信用环境建设连续两年位列全省第一方阵。在第五届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上,“数字化信用赋能茶产业 引领乡村振兴新路径”获评全国优秀案例,2024年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果观摩活动中荣获“创新单位”称号。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