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马迎春)连日来,信阳市科技馆以“馆校结合”为纽带,联合幼儿园、小学及职业院校,通过沉浸式体验、互动教学与深入交流,构建覆盖各学段的科普教育网络,让科学精神滋养青少年成长。
在市科技馆,幼儿园小朋友在辅导员带领下探索科学奥秘。声光电互动展区内,孩子们通过触摸与观察感受科学魅力。“为什么小球会跟着声音跑?”面对孩子们的提问,辅导员用趣味实验演示声波振动原理,将抽象知识转化为直观体验。动手操作与问答中,孩子们眼中充满好奇,科学的种子悄然萌芽。
平桥区第一小学操场上,“科普大篷车”变身“移动实验室”。光学迷宫、电磁秋千等20余件互动装置前,学生们排起长队,在体验中学习力学、电学原理。同步开展的“科学家精神进校园”活动,通过图文展板与志愿者讲解,生动展示钱学森、屠呦呦等科学家的故事,让“爱国、创新、求实、奉献”的精神深植心间。“袁隆平爷爷的故事让我明白,科学研究需要脚踏实地。”学生汪籽萱说。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基地内,科技馆团队与该校汽车与机电工程学院师生深入交流。从智能焊接机器人到新能源汽车检测系统,先进设备的实操演示展现了智能制造前沿。双方就高技能人才培养、产学研融合展开探讨,计划联合开发面向公众的工业科普课程,让市民近距离感受本地产业技术实力。
“此次馆校联动覆盖群体广泛,反响热烈。从启蒙到深耕,我们致力于搭建阶梯式科普平台。”市科技馆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拓展“馆校合作”维度,让科学探索成为青少年成长的“必修课”。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