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张书铭)入汛以来,浉河区董家河镇坚持“早部署、早行动、早落实”原则,从责任落实、物资储备、隐患排查、应急演练等多方面发力,全面织密防汛安全网,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强化责任落实,指挥体系到位。该镇建立“1+3+N”责任体系,由镇长担任防汛总指挥,班子成员包联16座水库和13处“头顶坝”,按照行政、技术、巡查三类责任划分,明确相关责任人87名,实现“一库三责”“一坝三员”全覆盖,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防汛工作格局。
强化物资保障,应急储备到位。该镇构建“镇级储备库+村级储备点”物资保障网格,储备编织袋5万条、砂石2000立方米、应急照明灯300盏、抽水泵50台,同时配备冲锋舟5艘、救生衣800件、救生圈300个,确保关键时刻物资调得出、用得上。
强化实战演练,应急处突到位。该镇组织25个村(社区)针对辖区内水库、河道、低洼易涝区等重点区域开展防汛应急演练,模拟强降雨引发水库水位超警戒线、群众房屋被淹、道路塌方等多种突发险情场景,并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在演练结束后对各村演练情况进行评估。针对暴露出的薄弱环节,指导各村及时完善预案,细化整改措施,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目前,已建成“半小时应急圈”,在山洪灾害危险区域设立安置点68个,规划转移路线70条。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