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百花园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人在草木间


旭姗

茶,是信阳人的最爱,信阳人的标配就是手握一杯茶,像携带身份证一样,随身带着一只茶杯,依据个人喜好,茶叶或多或少,茶水或满或浅,片片舒展的叶在水里漂浮,晃晃悠悠随人左右。

茶,是云雾山上茶。水,是浉河流经水。茶和水的源头就在抬眼可望处,那里重峦叠嶂,流岚若隐。潭、瀑、溪与沟、谷、峡交织,山泉滋润着茶树,在心心念念里四季生长。家乡人个个是烹茶高手,待客之礼茶为先。绿茶一撮,冲入少量温开水漫过茶叶,轻轻晃动杯子,一缕清幽香气悠然升起,深嗅,那香气入喉润肠。然后缓缓滗掉这半杯初泡茶水,是为热杯、洗茶。浸润后的茶叶散发阵阵清香,拂去了焦躁,柔软卧于杯底。再慢慢续入开水至七成满,一杯香茗就暖暖地捧在手心里。慢泡茶是将茶香泡出来,茶韵浸出来,急性子可是不行的。

浉河区周边,环南湾湖,山连水水连山。这里没有哪座山不遍植茶树,没有哪条溪水没有亲吻过茶树的根须,每座山都有着与茶有关的名字,茶香弥漫在空气里。茶树,在这里有适合的海拔和温度,云蒸雾罩,汲取着日月精华。每株茶树被修剪得齐腰高,且圆润如盖,芽尖遍布。放眼望去便是垄行起伏,层次分明,诗画般的美景。

每年春天雨水前,有一波雨前茶要下山。上品茶一芽一叶,须是雨水节气近,晨露未开时采摘。茶乡女子在晨雾里身影绰绰,如蝶落茶园。她们哼着采茶曲,肩背竹箩筐,春风撩拨着遮阳的方巾,仿佛一队队、一排排彩蝶,转眼落在茶树尖。采茶时节茶园是信阳春天最美最有特色的风景和网红打卡地。

山间拥揣一袖云,玉指纤纤点头凤,带露青芽被轻轻“掐”下。据说炒制一斤上品茶,得需几万枚叶芽。不说茶作的道道程序,光是这几万次的凤点头,那也是茶中极品,凤中之王。传说武则天得了胃疾,且久治不愈。情急之下有御医斗胆奉上贡品绿茶,饮后病除身轻。于是武则天赏御医香车宝马,表茶功敕建千佛塔。在几代人努力下,千佛塔高耸云端,俯瞰脚下浉水汤汤千年不竭,茶香悠悠天地回旋。由此,女皇亲自代言的绿茶声名大振。

那有着神奇功效的茶,就产自常年云雾缭绕的车云山。

春夏秋冬四季明,风雨不负种茶人。茶农每年采茶制茶的盛事,紧张繁忙喜悦交织。忙中有序,机械化制茶减轻他们的劳动强度,也失去了一些难以言说的灵魂。依然有人坚持原始制作工序,是一种坚守,更是一份茶文化的传承。土砖垒灶,上砌一口倾斜的大铁锅,灶膛燃起柴火,铺一层优质青叶于锅里,炒茶师傅手把青叶,轻抖手腕儿,青叶扑向锅边,又纷纷跌落,再甩,再落,力度恰到好处,即能抓起茶芽,又不挨锅烫手。也有用竹扫把的,以防烫手,还能使芽叶受热均匀、散落有致。

茶芽受热,在滚落时聚敛,抱缩,蒸发出汁液保留其精华。茶就这样死于采摘,枯于柴火,经过“涅槃”似的茶作,最终又在滚水里得以复活。

茶,置人于草木之间,是天人合一的境界,微妙地体现人与草、与木、与大自然密不可分的关系。人生如草木,得意时葱葱郁郁,失意时枯树残枝。茶,比普通草木更适应大自然的四季冷暖,不娇艳不颓废。捧出春天的嫩芽,贡献夏秋的丰腴。在人迹罕至的深山沟里,被探险者发现有千年古茶树,树形不大,依然枝繁叶茂。茶芽香气馥郁,也被用来当成母树,扦插培育。老茶树茶品质高,但产量低,正在被新品种取代,尤为可惜。

但今天,茶作技术的提升与茶艺完美的结合,使茶在蜕变中升华。以茶为名的茶棚、茶铺、茶座、茶馆、茶楼,在更迭翻新中不断繁盛。茶艺、茶作、茶文化融汇其中。睿智人生茶为媒介,君子茶礼至上,茶中窥人,你会在成功人士、儒商、文人雅士的会客厅,遇见一幅写意山水的茶具,各色茶宠平添茶趣。商战没有硝烟,商务洽谈同样是另一种论道。酒桌上面红耳赤的谈判远不如茶室里不动声色的交战,大气高端。

人生不求完美,却不可无为。不看辉煌谁敬酒,但求落寞一杯茶。

茶在今天也象征着归宿与安逸。路上奔波的身影,为生计而浮光掠影,盲目赶路,那匆匆脚步,只为一杯茶而去。故乡炉火热,茶烟起千朵,依窗瞭望的人,期待归人在一杯茶里安然。

今天的故乡以茶享誉中外,以茶为媒,吸引着八方来客,每年一度的盛事即是茶文化节,并带动了多个产业的繁荣发展。茶类品种也是多元化,继绿茶、红茶之后,又开发研制了白茶,成为新的浉河名片。

从明前到谷雨,从春茶到夏茶,从白露到秋茶……茶叶在每个时节里成熟,被收取。种茶制茶售茶已形成不间断的产业链。茶山环绕的故乡是一只聚宝盆,茶烟起处的浉河区如一只巨大的茶盏,将岁月缓慢浸泡。青涩到暮年,微苦至回甘。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