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张哲)4月以来,商城县鲇鱼山水库开闸放水,及时为农田“解渴”。双椿铺镇闵楼村因水渠设施过于老旧,提灌站配件损坏,导致水渠的水从村前流过,村内水塘却逐渐干涸。面对旱情,闵楼村党支部始终坚定信念,决不让群众因缺水耽误水稻种植。自5月2日清晨闵楼村恢复灌溉功能以来,干渠已持续稳定供水12天,累计抽水、调水近30万立方米,覆盖全村2500亩受旱稻田。
闻“旱”而动,党旗飘扬践初心。闵楼村党支部积极响应群众诉求,立即成立抗旱突击队,村党支部书记刘嘉庆带领党员干部始终坚守在一线,查勘施工现场,做好指挥协调,组织挖掘机日夜不停挖通淤塞水渠。退休村支书李林江带头维修水渠提灌站,连夜将新的配件安装到位,各种粮大户和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在抗旱作业现场做好施工保障服务,镇政府相关负责人现场帮助解决施工困难。
迎“旱”而上,众志成城破困局。从4月28日中午至5月1日夜间,闵楼村抗旱突击队累计抢修沟渠2.5公里、清除淤泥杂物6000立方米、修复损毁闸口5处、更换管道5段。闵楼村广大党员群众展现了“旱地拔葱”的闯劲、“蚂蚁啃骨”的韧劲和“滚石上山”的拼劲,“党建引领、干部包片、大户带头、群众互助”的抗旱工作新机制初步形成。
向“旱”而歌,重塑乡村精气神。闵楼村内2.5公里水渠全面恢复灌溉能力,大小40余处水塘已陆续完成补水备水,全村群众正忙着秧苗补种。在绿意渐染的连片水田里,插秧机械和忙碌的群众蜿蜒如龙。目前,全村插秧进度已完成85%。种粮大户许建昌高兴地说:“眼看着渠里来水了,秧苗也插上了,早期发黄的秧苗也转青了,抗旱这个事村干部比我们自家人还上心!”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