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明 王刚
在新县陈店乡,有一个名为高塆村的地方,这里不仅是信阳毛尖的重要产区,更有着一段可歌可泣的红色历史。如今,在村党支部书记吴卫国的带领下,高塆村凭借“红军茶”,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谱写出一曲产业致富的动人乐章。
高塆村,承载着厚重的革命记忆。土地革命时期,鄂豫皖苏区的第一家兵工厂在此诞生。从1930年年初至1932年秋,兵工厂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承担着生产武器、子弹,修理长枪等关键任务。而兵工厂后面的那片茶园,经过红军战士们的开垦整修,为工农武装割据、革命政权巩固立下不朽功劳,成为那段历史的生动见证者。
作为一名红军后代,吴卫国自幼便深受红色精神熏陶。当选村支书后,他立下宏愿:要让“红军茶”香飘万里,带领老区人民过上富足生活。彼时的高塆村,虽坐拥优质的茶叶资源,但因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物流成本高昂,且茶叶产业分散经营,村民们守着“金饭碗”却难以致富,大量年轻人无奈外出务工。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调研时强调“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这坚定了吴卫国发展产业的决心。他带头成立红檀冲生态茶种植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着手整合村里零散的茶叶种植资源。为提升“红军茶”品质,他积极引进先进的种植和加工技术,邀请专家对茶农进行培训,从茶树养护到茶叶采摘、制作,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
在品牌打造与市场开拓方面,吴卫国同样不遗余力。他带领团队深入研究市场需求,为“红军茶”设计独特的品牌形象,挖掘背后的红色文化内涵。通过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会、在电商平台推广等方式,让“红军茶”逐渐走进大众视野。随着知名度的提升,茶叶销量实现质的飞跃,合作社年均营业额达到60万元,直接带动20余人就业,惠及农户300余户。2024年,茶农们的采茶收入在3000元至5000元。曾经荒芜的茶山变成了村民们的“金山银山”。
吴卫国深知,要实现真正的乡村振兴,必须让村民成为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为此,他主动组织开展种茶制茶技术培训,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所学传授给村民。在他的带动下,800余名村民成长为懂技术、善经营的“土专家”“田秀才”。村民们纷纷感慨:“跟着吴书记干,不仅钱包鼓了,日子也越来越有盼头!”
如今的高塆村,茶香四溢,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红色文化与绿色产业相互交融,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感受这里独特的魅力。“红军茶”不仅是一杯饮品,更成为高塆村走向富裕的“金钥匙”,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样本。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吴卫国和高塆村的故事仍在继续。相信在他的带领下,高塆村将以“红军茶”为依托,不断拓展产业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这片红色土地上的幸福滋味愈发浓郁,为更多革命老区的发展提供宝贵的借鉴经验。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