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不如吃茶去!


□向炜

信阳自古是茶乡,《茶经》所载光州、义阳即为此地。大家围坐共饮,一杯清茶便是当地待客之道。然此地酒文化风行,宴席间推杯换盏,把酒言欢。近年来偶有饮酒误事的案例,实在令人扼腕。

茶之为物,清心明目。一杯在手,先闻其香,再观其色,三品其味,徐徐咽下,舌底生津。这般雅事,何人不爱?而酒则不然,三杯下肚,面红耳赤,言语颠倒,行事乖张。古来多少祸事,皆因贪恋这杯中物而起。信阳既是茶乡,何不放下酒杯,端起茶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信阳的水土,养的是茶人,而非酒徒。

茶道之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泡茶讲究水温、时间、手法,一招一式,皆有章法。信阳茶不管是明前还是雨前,是纯芽头还是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冲泡时水温都需恰到好处,方能激发茶之真味。为官处事亦是如此,需拿捏分寸,过犹不及。而饮酒之徒,往往失其节制,或狂歌滥饮,或借酒装疯,将“分寸”二字抛到九霄云外。大家若能记住少饮酒、多吃茶,或许更能体会这“中庸”之道。

想起苏东坡曾写“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连苏公这般豪放之人,在清醒时刻,思念的也是茶而非酒。当然酒桌应酬亦难免,纵使席间不得不饮,也当适可而止,切莫贪杯误事。身处茶乡,何不效法古人智慧?以茶会友,以茶代酒,既承千年风雅,又免酒后失仪之患,方不负“茶乡”美誉。茶能清心,酒易乱性,取舍之间,更显处世之智。

《景德传灯录》载赵州和尚“吃茶去”的公案,看似平常,却蕴含深意。生活本真,就在这一杯茶中。与其在酒桌上称兄道弟,不如回到茶桌前,在一杯清茶中,品味为官做人与干事创业的真谛。

不如吃茶去!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