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跨越时空的茶缘


□本报记者 李凯

4月的文新茶村,茶芽翠绿、茶香弥漫,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在此展开。4月11日,来自法国拉塞尔教育集团里尔学校的30名中学生与信阳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的“小茶人”们一起采茶,在青翠茶园间共谱中法教育交流的春日序曲。

活动现场,15岁的西多尼正专注研究茶芽的形态。“要选‘一芽一叶’,就像小燕子展翅的样子。”6岁的相闻踮起脚尖,将两片翡翠般的茶叶轻轻放入西多尼的掌心。这个充满童趣的比喻,让异国少年很快掌握了信阳毛尖的采摘标准。

“我是第一次来信阳,这里太美了。在法国,我们只见过茶包里的碎茶叶,原来它们是这样在枝头‘起舞’的。”西多尼捧着茶叶轻嗅,生涩的中文发音引来阵阵欢笑。在她的竹篓旁,相闻又递来新采的嫩芽:“姐姐,采茶就像绣花,我要录视频给奶奶看。”童声清亮,道出文化交融最本真的模样。

另一边,茶垄深处,17岁的克莱门特与5岁搭档贺贺上演“采茶协奏曲”。起初,法国少年习惯性地用掐摘法采茶,急得贺贺直跺脚:“要像托着小蝴蝶那样提采!”语言隔阂挡不住心灵共振,克莱门特用机器人式采摘动作逗乐小伙伴,贺贺则放慢动作分解提采秘诀。最终,半篓鲜叶见证了两人的“跨国合作”。克莱门特即兴创作的采茶Rap,让贺贺踩着节奏跳起自编的“茶芽舞”。

“看,这是中法合采的茶叶,我们要把它们做成友谊书签!”活动接近尾声,孩子们将茶叶标本与手绘祝福卡仔细封装。信阳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园长郑晶晶感慨:“当西多尼用法语教伙伴们唱《马赛曲》,相闻用稚嫩的童声回唱《茉莉花》时,我真正感受到了文化浸润的力量。”

“中国小朋友教我们识茶芽时,眼睛亮得像星星。”16岁的苏菲展示着写满中文签名的采茶帽,“他们不仅教采茶,还让我们知道了茶叶的生命周期。”艾菲尔则模仿起“小老师”们认真的模样说:“他们纠正我采茶手势时,比大人还要严谨。”

“此次户外实践活动,为中法两国青少年的交流与合作书写了崭新篇章。我坚信,这些小小的文化使者将带着这份珍贵且独特的记忆在未来成长的道路上熠熠生辉,让中法友谊之花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郑晶晶表示。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