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勇
一年之计在于春。为确保春季农业生产有序推进,连日来,平桥区农技人员走到田间地头,开展科技赋农行动,指导农户和种粮大户抢抓农时,全力以赴做好春耕备耕工作,为夏季和全年粮食丰收打下基础。
在平桥区洋河镇大山头村道明种植合作社的育秧棚里,社员们忙碌着管理秧苗,再生稻秧苗长势喜人,处于3叶期。
“从天气预报看,大约有一周时间都是阴天,最低温度要降到7摄氏度,再生稻秧苗正处于离乳期,本身抗性变差,一定要对这次低温严加防范。”听完农技人员的专业意见,合作社负责人冯道明连连点头。
“今年,我们育了可供400亩田栽插的再生稻秧苗,不仅可以一种两收、增加产量,而且稻米品质优,还能错开农时。”说起种植再生稻的好处,冯道明如数家珍。
在平桥区五里镇大堰村绿农丰农机专业合作社承包的高标准农田里,一派繁忙景象。农机手们驾驶着旋耕机开足马力,在平整的田地里来回穿梭,肥沃的泥土被旋耕出来。该合作社负责人张伟说:“正常情况下,一台旋耕机一天可以翻耕60亩左右的稻田。目前,合作社承包的1500亩稻田,已有一半完成了翻耕。”
农技人员介绍,翻耕有利于增加稻田土壤孔隙度,改善通透性,提高保水保肥能力,同时将农作物秸秆等埋入地下,促进其发酵腐熟,进一步提升肥力。
为了粮食稳产丰产,目前,在农技人员的指导和服务下,平桥区各乡镇的农户都提前预订了合作社的翻耕作业及育秧服务,全区春耕、春管、春种工作正有序进行。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