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云
当前,气温逐渐回暖,正是外出踏青的好时节。然而,随着天气变暖,各种虫类也开始活跃起来,其中就包括每年都会“惹祸”的蜱虫。因此,市民在享受春光的同时,也需要警惕一种潜在的健康威胁——被蜱虫“叮”上。
蜱虫虽小,但其携带的病原体可能引发多种严重疾病。其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尤为严重,患者常表现为高热、乏力、头痛、肌肉酸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病情危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皮肤瘀斑、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甚至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避免蜱虫叮咬,提前防范很有必要。在蜱虫活跃的季节,尽量减少在草地、灌木丛等蜱虫栖息地长时间坐卧停留。在草地、树林等蜱虫栖息地活动时,应尽量减少皮肤暴露。可穿着长袖浅色衣物,并将裤脚扎紧或塞进袜子内,以防止蜱虫从缝隙中钻入。在裸露的皮肤上涂抹含有避蚊胺、驱蚊酯等有效成分的驱避剂,可减少蜱虫叮咬的概率。户外活动后,应仔细检查全身皮肤、衣物和装备上是否有蜱虫附着。
假如发现身上有蜱虫附着,切勿生拽硬扯。应使用尖头镊子尽可能靠近皮肤表面夹住蜱虫头部,然后稳定、均匀地向上拉动,以完整取出蜱虫。取出后,用碘酒、酒精或肥皂水彻底清洁叮咬部位和双手。被蜱虫叮咬后,应密切观察身体状况。一旦被蜱虫叮咬或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