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息县:畅通沟渠保春耕


□本报记者 余江

昨日,记者在息县小茴店镇大竹园村沟渠联通施工现场看到,挖掘机开足马力、挥舞“铁臂”对淤堵不畅的渠段进行清障和疏浚作业,村民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纷纷拿起锄头、铁铲等工具加入其中,将河岸两侧淤泥、碎石、杂草、枯树枝等一一清除干净,一段段新挖的沟渠连点成线、连线成片。

“沟渠连通,不仅美化了村庄环境,还能让我们种植大户安心种植,旱能浇、涝能排,我对此大大点赞。”该村种植大户李海说。

同样火热的施工场面还在该镇易老庄村上演。村党支部书记史洪松组织人员、机械对麦田旁的田沟、路沟、主排水渠进行疏通清淤,并新挖地边沟渠,做到沟沟相连、纵横交接。

水脉系民生,沟渠畅则农田兴。水渠是灌溉的重要渠道,也是春耕生产的重要保障。当前,正值春季作物播种的好时节,为有效改善渠道环境,避免因沟渠堵塞引发水患,保障农田灌溉用水,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小茴店镇党委、政府成立工作专班,通过科学研判、精准设计,采取“清淤点、疏堵点、连断点、治污点”的工作措施,以行政村为战区,按图施工、挂图作战,利用“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筹集资金50万元,对全镇涉农需疏通的沟渠堵点、淤点、断点等实施靶向施策、全面施治,逐村推进沟渠连通整治,着力畅通沟渠“微循环”、联通“大动脉”。截至目前,已疏通沟渠3.6公里,打通堵点6个、淤点6个,真正以“小沟渠”服务“大民生”,为有效提升农田灌溉和排涝能力、实现粮食稳产增产打下良好基础。

在沟渠联通工作中,孙庙乡采取乡党委牵头协调、干部带头参与、群众自发投工投劳的方式,形成了“政府引导+群众主体”的协作机制,既节约了成本,又增强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目前,该乡累计疏通主干渠35公里、支渠87公里,惠及农田5000余亩,灌溉效率持续提升,排涝能力有效增强。

据了解,息县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科学谋划,以“三沟四渠”(田沟、路沟、村沟和干渠、支渠、斗渠、农渠)为重点,全力推进沟渠联通工作。截至目前,全县已排查沟渠4951公里,其中需要开挖疏浚沟渠1770公里,已投资2208万元,开挖疏浚沟渠1104公里。全县农村沟渠网络体系建设后,可实现“河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做到旱涝保收,为粮食生产、农民增收打牢坚实基础。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