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童 王红霞
3月5日,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连赟正在给培智部阳光班孩子上课。
“老师,我学会了。”一个小女孩满脸自信地向连赟报告,“让我来表演……”
小女孩兴奋地表演着。可是除了挥舞双手之外,她始终无法按照音乐中“一、二、三”的节拍准确地伸出手指。连赟一直微笑看着,嘴里不停地说:“好棒!”结束时,连赟伸出右手大拇指在她的眉心轻轻点了一下,又将脸凑近她的头发,轻轻吻了一下。
这个手操舞,连赟已经教了两三天了。她一直微笑着反复示范,一边鼓励孩子在前面做操,一边耐心地在后边引导孩子做出正确的动作。
“他们很多都像幼儿园的小朋友,把他们当作幼儿看就会有耐心了。”连赟说,“看到他们高兴得手舞足蹈,我也很愉快。”
一转眼,连赟从事特殊教育17年了。
“我大学所学的是特殊教育专业,刚开始教的是聋哑儿童,只能通过手语一点一点地引导……”连赟说,“后来,学校让我培智时,我还有点迷茫,思前想后,最后还是决定投身其中。这一干就是整整14年,并且一直担任班主任。”
市特殊教育学校培智部招收的是学龄前到职高段的特殊学生。连赟当下所带的班级是小学生,班里十几名学生,其中有孤独症患儿终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有唐氏综合征儿童带着与生俱来的特殊面容;有存在情绪障碍问题的孩子随时可能情绪失控;甚至还有表现出刻板行为的儿童时常出现自残倾向……更关键的是,他们在认知与学习能力方面都面临巨大挑战。
“不能抱怨,更不能嫌弃。”连赟说,“有的孩子甚至不能自理,他们的情绪、动作大多需要老师来猜,需要耐心地反复交流。”
凭着无私的爱和无尽的耐心,连赟整天和这些特殊孩子待在一起。她不厌其烦地教导孩子们课堂规则,手把手教他们生活自理技能。
无论是对小学一年级还是高中三年级的孩子,连赟一直像幼儿园老师一样。下课时,她会细心地提醒孩子们上厕所、喝水;吃饭时,她会提醒孩子们吃慢点;天热时,她会帮他们脱下外套;天冷时她会让他们穿上衣服……
连赟说:“从事特殊教育很苦。普通孩子一遍就能学会的,我常常要教上几遍、几十遍,甚至上百遍。对他们发脾气是最坏的做法——这只会让他们更难交流、更难学习。相反,我们需要给那些情绪容易失控的孩子更多的爱。”
长期的爱心和耐心换来了令连赟骄傲的成果:那些曾经无法自理的孩子,在她的耐心教导下,不仅学会了自理,还懂得了关心他人。这些改变给她带来了深深的感动。
今年元旦前后,连赟感冒了。孩子们纷纷提醒她戴口罩;上课之余,多数孩子会起身给她让座;还有孩子跑到她身后为其捶背……这一切让连赟忍不住热泪盈眶。
临行时,市特殊教育学校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连赟是一位富有耐心与爱心的优秀教师。她曾获得省级特殊教育精品课一等奖、省级特殊教育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对这些特殊儿童而言,连赟老师犹如温润的引路者,用爱与恒心为他们铺就了成长之路。”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