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泽林
2024年12月23日,著名书画家夏映志先生因病溘然长逝,享年83岁。夏映志先生的一生,是与笔墨相伴、与丹青共舞的一生,是追求艺术真理、传承文化精髓的一生,恰如先生自勉联所言:水唯善下能成海,山不争高自极天。
1941年,先生出生于河南息县,1962年从郑州艺术学院美术系毕业。自此,以笔墨为魂,以山水为骨,在艺术的瀚海与人生的山川间,以谦逊、执着与卓越绘就了一幅幅令人景仰的壮丽画卷。
初识先生是在2002年年初。彼时,他身为县政协常委、县文联主席,而我则是刚踏入县政协委员之列。先生那随和的性情、亲切的言辞,瞬间打破了初次见面的陌生感,初次相见便赠予我个人书画集,悄然开启了我们的忘年之交。多年来,先生始终保持着谦逊儒雅的风度,待人接物真诚恳切,对于书画界的公益事业更是满怀热忱、不遗余力,其高尚品德如明灯般照亮身边的每一个人。
先生的艺术创作领域广阔,其作品涵盖中国画、连环画、水彩画、年画等多种艺术形式,数量之丰、质量之高,令人叹为观止。年画《农家织女》《青梅竹马》以细腻笔触展现民间生活百态,质朴情感跃然纸上,并分别亮相全国第六届、第七届大型美展;国画《历史的重任》在“97迎香港回归全国书画大奖赛”中荣获优秀作品奖,于中国美术馆展出并在人民大会堂颁奖。作品将历史使命感与艺术表现力完美融合,饱含着对祖国统一的热切期盼和深沉祝福。水彩画《富在深山有远亲》于1999年5月第五届国际书画展北京展区斩获金奖,此作以独特色彩与生动构图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意境。
论及艺术造诣,身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的先生,在中国画领域造诣非凡。他始终坚守现实主义创作情怀,精准取材,从生活细微处洞察本质,以洒脱笔墨与超凡思维塑造濮山、淮水、生灵等息县意象,形神皆备。诸多作品不仅展现了息县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更融入了先生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之情,形成了鲜明独特的个人艺术风格,为息县文化事业的弘扬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先生的人物画更是一绝,无论是领袖英伟之姿,还是凡人质朴之态,皆能精准捕捉神韵,展现出深厚的艺术功底。《霜叶红于二月花》在2001年9月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伟大丰碑全国书画展”中备受瞩目,先生所绘周恩来总理与邓颖超同志的夫妇形象逼真,神韵俱佳,引发共鸣,广受赞誉。
多年来,先生如同一块永不满足的艺术海绵,广泛吸收古今书画家的精华,不拘泥于某一家的画风,而是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将所学所思融入自己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了既扎实深厚又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在书画界独树一帜。
先生奖掖后进之举,更是在书画界传为佳话。他深知艺术的传承需要新鲜血液的注入,更明白年轻一代的成长对于艺术发展的重要性。在他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信阳书画界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后起之秀。
先生一生茂行德昭、荣誉等身。他曾任息县城关实验小学美术教员,在基层播撒艺术种子;后历任县文化馆专业创作股长、馆长,文化局副局长,文馆办主任,县文联副主席、主席、名誉主席等职,肩负文化传承发展重任。此外,还担任信阳美协副主席、中国书画研究院副院长、省宣传画学会理事、省中国人物画研究会理事、省民间美协研究会理事等职,积极参与省级文化艺术交流与研讨活动,并代表河南省出席全国文代会,获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
因研究息县籍辛亥革命先驱夏述唐将军,我与夏家情谊日笃。在一次拜访中,有幸请先生书写夏家字派,先生欣然应允。笔走龙蛇间,《七绝·夏家字派》跃然纸上:“云树瑶光映玉堂,高僧传述继书香。世逢天赐申金殿,积善家声显以昌。”先生将对家族文化的敬重与传承全部融入了苍劲有力的字中。
最难忘的是2024年7月28日。那天,先生颇有精神,特意为息夫人文化馆书写了齐城先生的题诗《探访桃花女神》:“碧杉接天紫气生,新竹吐节烟雨蒙。谁能卓立桃源地,唯有古息一夫人。”深切的故土眷恋与诚挚的艺术执着凝于毫端。可叹岁末年尾,惊闻先生不幸病逝的噩耗,悲痛如潮。12月25日清晨,我到南山陵园送别先生,更是悲不自胜,泪洒当场。
先生的一生,是艺术与德行的完美结合,是谦逊与执着的生动诠释。先生走了,但他的艺术精神永耀,必将激励吾辈砥砺前行。
濮山苍苍,淮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明月皎皎,清风晔晔,先生之德,道高且长!
呜呼哀哉,沉痛悼念,逝者安息,伏惟尚飨!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